|
法親如家親 攜手跨低潮
 霧峰協力組長黃瓊誼陪伴關懷的兩位生病法親,來到現場與全體海外學員分享溫馨互動過程。(攝影者:陳基雄,地點:臺中分會,日期:2014/06/13)
「很感恩先生住在加護病房期間,法親不斷關懷、膚慰,給我厚實的肩膀靠,也不忘帶來社區最新活動訊息,讓我繼續參與,一波波暖流注入我內心深處……」曾美足在先生何瑞泙脊椎受傷期間,感受到慈濟法親充滿濃濃人情味,善的循環。
法親關懷不間斷 感動家屬入慈濟門
2014年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營在臺中分會第一天(6月13日)的課程裡,中區霧峰團隊在「法親關懷•找回感動原點」當中,分享組隊與法親間的溫馨互動。
霧峰成立了「法親關懷小組」,透過個案提報,召開會議,深入了解和互動後,給予即時持續的幫忙和關懷。過程中,他們尊重被關懷家人的感受,溫馨貼心為要,把愛找回來。
 何瑞泙因為修剪家中果樹,不小心從樹上掉下來,頸椎嚴重受傷,當他奇蹟式在短時間遠離輪椅後,即使拄著拐杖也積極投入做環保。(攝影者:陳基雄,地點:臺中分會,日期:2014/06/13)
受到法親無微不至關懷的「生命勇者」,正是霧峰慈濟志工紹麗卿。她原本是承擔訪事幹事,負責關懷弱勢的角色。2010年底罹患癌症,三次復發,六次開刀,一夕之間成為被關懷者。
住院八十一天中,她感染引發敗血症,住進加護病房三十一天,真正體會到生命無常如轉燭。其中最讓她感動的是,每次住院,組隊長就會邀法親一起念佛祝福她,出院後還為她煮營養餐點補身。
她雖然身體還很虛弱,化療後第一次繫上髮髻,仍可見頭皮還未完全長出頭髮,全場學員屏住氣息,熱烈地為她鼓掌加油。她在協力組長黃瓊誼陪伴下,中氣十足地分享內心的感動:「在生病期間,法親們有人到醫院陪伴我,有的陪伴鼓勵身心俱疲的先生阮清耀,和八十多歲不小心跌倒的母親。」先生阮清耀因感動而化為行動,也將在今年(2014)受證慈誠和委員。
紹麗卿也自我祝福,一定會勇敢活下去,拓展生命的深度,再積極投入訪視和法親關懷。她很勇敢地說:「還好我心中有上人的法,家人的陪伴及專業醫療團隊的盡力醫護,內心一直很平靜,才能坦然面對無常。」即使「身」在加護病房,「心」也不忘要繼續追隨上人,夜間也不敢闔眼,祝福自己努力練習呼吸。她也期許自己和先生要做慈濟做到最後一口氣。」
無常來敲門 法親肩膀靠
黃瓊誼陪伴的另一對法親,何瑞泙和曾美足夫妻檔也來現身說法。去年(2013)年底何瑞泙因為修剪家中果樹,不小心從樹上掉下來,頸椎嚴重受傷,造成四肢癱瘓,動了二次手術。醫生曾告訴其家人,要有心理準備,後半生可能要長期坐輪椅。擎天霹靂的打擊,讓何瑞泙有一段時間吃不下、也睡不安穩。
 海外學員紛紛鼓勵因傷病陷入人生低潮的法親,希望他們早日健康,再次投入慈濟道場。(攝影者:徐金生,地點:臺中分會,日期:2014/06/13)
一直陪伴在旁的曾美足說:「無常無聲息空降,我一時無法接受先生從一個正常人到突然住進加護病房,還好期間有法親不斷的關懷、膚慰,給我厚實的肩膀靠,也不忘帶來社區活動訊息,讓我可以繼續參與社區活動。一波波暖流注入內心深處,歷經九個多月,也沒脫離社區活動軌道。」
法親們不斷的陪伴和加油打氣,激勵何瑞泙不要灰心喪志,有信心、毅力和勇氣持續做復健。今年4月時,他奇蹟式遠離輪椅後,即使拄著柺杖也積極投入做環保,他更期許自已不再靠拐住,就能走入社區做慈濟。
「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他們夫妻倆過去就經常走入社區關懷他人,現在法親給予愛的回饋,讓她深深感受到法親關懷的重要。
法親關懷經驗傳承 效法推動
 承擔協力隊長的卓信宏(右)說:「有些志工平時很少出勤,經過親自去拜訪瞭解原因後,發現其中有一位是因身體健康違和,而為他親自煮清淡食物,調理身體。」(攝影者:陳基雄,地點:臺中分會,日期:2014/06/13)
法親關懷也落實在西屯區。林聰明、卓信宏以輕鬆的相聲方式,一搭一唱分享,到一百一十九位法親家去一一關懷,並詳細記錄每一位法親的家庭狀況,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也自然能瞭解法親家人的日常作息時間、經濟和健康情形。如需要繼續陪伴、關懷或幫忙的,就將記錄帶回組隊討論取得共識,再作後續陪伴。
承擔協力隊長的卓信宏說,「有些志工平時很少出勤,經過我們親自去拜訪瞭解原因後,發現其中有一位是因身體健康違和,我就親自煮清淡的食物,為他調理身體。」
 來自大陸泉州的陳戎,聽了霧峰團隊的「法親關懷」個案分享後,也要學習成立法親關懷小組,用茶會的方式邀約組員加入團隊。(攝影者:簡宏正,地點:臺中分會,日期:2014/06/13)
來自大陸泉州,目前承擔協力組長的陳戎,聽了霧峰團隊的「法親關懷」個案分享後,覺得自己經營社區的溫度還是不夠,切入點不足。「我的個性是屬於溫慢型的,平日並不會主動關心組員,而是法親已經發生什麼事情,才會去關心他。我們也是有什麼活動時,才會聚在一起,所以我覺得與法親間的互動很不夠。」
回去後,她也要學習成立法親關懷小組,用茶會的方式邀約組員加入團隊,尤其是當日的課程裡,宗教處同仁葉秉倫也分享「慈悲等觀•人人協力」推動方式,正好提醒才剛承擔組長沒多久的陳戎,要用愛來呼喚組員參與,彼此互相成就,讓人人有承擔,人人有事做。
|
|
愛無礙心智障礙服務方案
讓大孩子維持社會功能,培育自立生活能力,提升信心及獨立性。讓家人獲得喘息,降低社會中高壓家庭的風險。
~大孩子需要您的支持,讓愛持續前進~
劃撥帳號:22587522
戶名:臺中市愛無礙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