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q211510 於 2014-7-22 08:29 編輯
(2014年07月22日)
加薩醫療人員在遭以色列空襲的加薩走廊南部1棟房舍,
尋獲16名巴勒斯坦人遺體,使得巴人死亡總數增至501人。
加薩緊急救難單位發言人庫德拉(Ashrafal-Qudra)表示,
甘尤尼斯(Khan Yunis)南部遭遇攻擊,16名巴人喪生。
巴勒斯坦死者有一半以上都是「老人和婦孺」,
巴勒斯坦哈瑪斯加強對以色列城鎮及城市發動火箭報復攻擊。
加薩流血 約旦爆反以色列示威
約旦700萬名公民多半都有巴勒斯坦血統,
他們上一代人是1948年以色列為建國與中東國家爆發戰爭時,受驅逐或逃到約旦的難民。
補充資料:
以色列歷史
1948年到1951年間,大約有七十萬猶太人移入以色列地區,以色列建國。
1956年,埃及趁著英、法兩國在蘇伊士運河的租約期滿的機會宣布運河為埃及所有,
英、法為保護本身利益,再加上以色列被埃及封鎖愛拉特港(Eilat)所刺激,
在英、法兩國支持下,以色列出兵襲擊埃及,由10月29日開始的八天裡,
以軍拿下了原本由埃及所控制的迦薩走廊(Gaza Strip)和蘇伊士運河以東的整個西奈(Sinai)半島
但在美國、蘇聯的干預下旋即由西奈半島撤軍。
1957年則在美國保証以色列船隻可以自由通行阿卡巴灣(Gulf of Aqaba)的情況下,
以色列方才由迦薩走廊撤軍。
1967年5月,埃及要求聯合國駐軍離開以、埃邊界,改由埃及本身軍隊進駐。
同時,敘利亞展開對以色列的砲擊行動。
六月五日,以色列對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等國的雷達站和空軍基地展開空襲,
六月七日,以軍更奪下西奈半島,六月十三日各方停戰。
這時,以色列除西奈半島(Sinai Peninsula)外,還占領了約旦河西岸(West Bank)、
迦薩走廊(Gaza Strip)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
東耶魯撒冷(Jerusalem)也被以色列吞併。
這場戰爭阿拉伯人稱為「六月戰爭」;而西方和以色列人稱為「六日戰爭」。
戰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1967年11月22日決議,要求以色列撤出所占領的阿拉伯領土。
(圖片:1967年以色列地圖,深紅色的部分是以色列占領,又撤出的地區)
1973年10月6日,這一天是猶太教的「贖罪日」,同時也正值伊斯蘭教的齋戒月期間,
許多以色列軍人休假回家,值此以軍鬆懈時刻,埃及和敘利亞軍隊從南北兩端同時發動奇襲,
一開始勢如破竹,但以軍在美國支持下反擊成功,扭轉戰局。
戰線向前推進至僅離埃及首都開羅100公里,離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30公里處。
(圖片:1973年以色列地圖)
三週的戰爭在10月23日結束,聯合國在10月22日做成決議,
以色列必須撤出1967年「六日戰爭」所占領的所有阿拉伯土地,但以色列並沒有接受;
不過最後還是從1974年開始到1982年為止,分三階段撤出西奈半島,交還給埃及。
(圖片:以色列三階段撤出西奈半島圖)
-------------------------------------------------------------------------------------------------------------------------------------
個人評論:
每次在國際新聞上,不時看到以色列地區,不斷有衝突發生,
但卻很少有人真正了解,真正的原因,所以做了上面的補充資料
在以色列人的觀點,之前他們擁有整個半島,現在只是奪回,
而在阿拉伯國家的觀點,以色列這個國家,根本不該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