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5144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mis722
威爾斯親王 | 2014-10-5 08:45:55

本帖最後由 mis722 於 2014-10-5 08:53 編輯

    Lexus RC F - The Meter

試車報告

699 (1).jpg

打開車門,坐進RC的車室之中,以雙門跑車的設定來看,RC的空間並不算小。為了追求操控性能的表現,在底盤的設定上結合了GS、ISC以及IS的前中後段,打造出符合運動性能要求的底盤,也讓其在軸距的設定上,不若新世代IS的2,800mm那般的寬敞,而僅有2,730mm。加上雙門跑車的流線化造型,讓其後座的空間自然不若轎車設計的IS那般的寬敞。

699 (2).jpg

雖然軸距較IS短,再加上雙門跑車般的流線造型,不過以雙門跑車的標準來說,RC的後座空間並不算非常小。

然而在拍攝過程之中在RC的後座爬進爬出,即便是體型碩大的小亮,依舊不會感到吃力。而在後座座椅上短暫的乘座,RC後座的空間雖然不致於到寬敞,但是也比堪用來得大些。膝部與前座之間仍有一個拳頭左右的空間,唯頭部因為車頂造型的關係略低,但就一般標準國人體型而言,仍是屬於遊刃有餘的設定。

699 (3).jpg

RC的後座雖然稱不上寬敞,但若是以國人一般的體型而言,還算擁有一定的實用性,膝部空間大約有一個拳頭的距離。
舒適兼具包覆性的座椅,濃厚高質感的方向盤

當然,對於RC而言,最重要的自然是前座的空間設計,尤其是駕駛座。

在試駕的過程之中,兩兩媒體記者共乘一輛RC,後座無人的狀況之下,自然是空間要多大有多大,毫無問題。然而在長途的試駕之中,RC車系的座椅表現,卻是讓小亮印象深刻的。

699 (4).jpg

對雙門跑車來說,前座空間的設計格外重要,尤其是影響操控感層面相當大的座椅。

身為豪華品牌的市售產品,雙前座電動座椅,自然是毫不為奇。然而在全功能電動調整的骨架上,Lexus為RC以及RC F-Sport所打造的,是造型相當漂亮的桶型座椅,讓其跑車的性格,再度被彰顯。

699 (5).jpg

RC與RC F-Sport配置的是具備全功能電動調整的筒型座椅,無論是腰背的支撐性或是臀腿的包覆效果,都相當地不錯,能輕鬆固定住乘坐者的身體。

在實際試駕的過程之中,其不論是腰背的支撐性或是臀腿的包覆效果,都相當地不錯,讓試駕的媒體朋友,都能有輕鬆固定住自己的身體,以進行更隨心所慾的操駕。而在前往賽車場的路途中,其舒適性亦讓旅程中沒有任何的痛苦,相信即便是數百公里的長征,亦不會令人感到困擾。

更令小亮印象深刻的,則是所試駕的頂級性能車型RC F。不同於一般版本的桶型座椅,Lexus的設計師為其所打造的,基本上是一張張高質感的賽車椅。除了比標準版座椅更高的腰部包覆以及大腿側向支撐之外,其在雙肩以及頭枕的部份,採用了一體式的設計,大幅向上拉高,並在多點式安全帶肩帶的孔位上,開著兩個透氣孔,讓性能氛圍立刻升到頂點。

699 (6).jpg

至於頂級性能車型RC F,則配置了高質感的賽車座椅。設計師利用精細的縫線,在椅面上車縫出繁複的紋路增添質感;多點式安全帶肩帶的孔位則開了兩個透氣孔,讓性能氛圍立刻升到頂點。整體讓人感覺腰部包覆以及大腿側向支撐,都比標準車型好上許多。

而不論是一般版或是RC F版的座椅,Lexus的設計師均利用精細的縫線,在椅面上車縫出繁複的紋路,不但讓座椅擺脫傳統的呆板,更在圖型中加入日本文化的元素,展現出Lexus來自日本的血統。

坐在駕駛座上,雙眼與雙手亦會立刻為眼前做工精細的方向盤所吸引。方向盤,是人車操控介面中最重要的一環,而RC配置的是新世代Lexus運動化的方向盤。單從其設計,就可以感受到與歐美品牌不同的設計風格。

三輻式的方向盤設計,幾乎已成為各國品牌運動化車款不變的選擇,亦是Lexus近年運動化、年輕化改造下的主流選擇。從LS、GS等車系開始,在換上Spindle Grille車頭設計的同時,方向盤的盤體也同步換上了三輻式的設計,取代Lexus原有的四軸式設計,以與年輕化的外觀設計相呼應。

699 (7).jpg

RC採用三輻式的運動型方向盤,後方並使用金屬質感的換檔撥片為其妝點,使座艙內的性能風味提升許多。下方盤輻以霧面金屬塗裝,配上叉狀式的設計對盤轂進行支撐,讓整個造型的層次更為豐富。

不同於其他品牌,Lexus的盤輻尺寸,明顯寬上許多,讓其在運動化的元素中,加入Lexus品牌的沈穩內斂。不過在GS及ES等車款中,所使用的三輻式方向盤,其內緣金屬色的塗裝,圍繞在整個盤轂周圍的設計,在RC等新世代的車款上,則將下方的盤輻改以霧面金屬塗裝,以叉狀式的設計,對盤轂進行支撐,讓整個造型的層次更為豐富,盤轂中央盾型的設計與Lexus品牌的廠徽亦因而更為凸顯。

寬盤輻的設計,讓RC的方向盤上能輕易地容納下各式輔助系統的操控開關,在使用上十分便利。而方向盤後金屬質感的換檔撥片,亦為RC的操控介面留下畫龍點睛的效果,讓質感大增。唯一較讓小亮覺得失望的,就只有右下角標準美國式的定速控制桿。相較於同級競爭對手不斷翻新的設計,這一個短短胖胖的撥桿,就顯得陳舊。但是著眼於市場銷售來看,沿用多數消費者所熟悉的界面,自是有所幫助。

699 (8).jpg

方向盤後方則為雙圓式設計的儀表板,中央則有個尺寸不算小的液晶顯示資訊幕。整體來說,方向盤與儀表配置相當就手,唯一較讓小亮失望的,就只有方向盤右下角的標準美國式定速控制桿。相較於競爭對手不斷翻新的設計,短短胖胖的撥桿顯得略為陳舊。
盡情選擇自己喜歡的儀表顯示模式

方向盤後方的儀錶組,對於駕駛人而言亦是重要的人車界面,亦成為RC內裝設計師著墨甚多的重點所在。


在一般版的RC以及F-Sport版的RC,其儀錶組的設計是與IS相同。一般版RC使用的是雙環式指針儀錶組,中間加入高彩度的液晶顯示器,讓行車資訊系統能夠適時的顯示,滿足駕駛者的需求。

699 (9).jpg

中央的液晶面板可以顯示包含胎壓在內的多種資訊。選擇Sport駕駛模式時,也會加上一抹鮮紅,代表性能盡出的意念。而環保走向的ECO模式,則以西方代表環保的藍色做為象徵。

在F-Sport車型上,Lexus選擇與IS車系一樣,為RC裝上了來自LF-A品牌頂級超跑上所使用的那套單環式數位儀錶組。在圓形的液晶螢幕上,以電腦繪圖的方式,依操駕模式的不同,重現出不同風格及資訊界面的儀錶,讓駕駛能以更專注的方式,享受RC的良好性能。而與LF-A相同,當駕駛者透過方向盤功能鍵在操作行車資訊及旅程電腦時,這個圓形數位儀錶,是可以向右側移開,讓底層的液晶儀表顯現,讓系統的設定更為方便,顯示的資訊亦更為多元。

699 (10).jpg

RC F-Sport車型上,則配置了與LF-A品牌頂級超跑相同的單環式數位儀錶組。以電腦繪圖的方式,並依照操駕模式的不同,呈現出不同風格及資訊界面;而當駕駛者透過方向盤功能鍵操作行車資訊及旅程電腦時,圓形數位儀錶則會向右側移開,讓底層的液晶儀表顯現。

最頂級的RC F,則是全新的數位類比混合式儀錶。在儀錶組的最右側,有一具指針式的時速錶,隨時提供RC F駕駛車速的資料。而正中間則是數位的轉速表,隨著不同的駕駛模式,有著截然不同的顯示方式。

當切換在Eco模式下,轉速表並沒有傳統的轉速刻度,而是一個Eco Drive旋風扇葉式的儀表,顯示當下駕駛狀況下,是否符合環保省能的駕駛風格。切換在Normal模式下,則是出現尋常的轉速表,並在正中央顯示車速及檔位,便於駕駛人掌握。

699 (12).jpg

性能旗艦RC F,則配置了全新的數位類比混合式儀錶,右側有一具指針式的時速錶,正中間則是數位轉速表。當選擇Eco模式下,轉速表會以Eco Drive旋風扇葉式的儀表呈現,而並非顯示目前引擎轉速,讓駕駛人檢視自身是否符合環保的駕駛風格。而在Normal模式下,則是出現尋常的轉速表,並在正中央顯示車速及檔位。

當駕駛模式旋鈕轉到Sport S模式下時,轉速表立刻襯上了一圈亮白的底色,讓刻度與指針的位置更為明顯易讀,讓戰鬥氣氛提高。而Lexus的數位儀錶還有著特別的設計,當換檔或是鬆開油門時,數位轉速表上會以紅色圖像,標示原轉速的高點,讓車手能更清楚了解自身駕駛的細節。
若是選擇Sport S模式,轉速表立刻襯上了一圈亮白底色,讓刻度與指針的位置更為明顯易讀;且當換檔或是鬆開油門時,數位轉速表上會以紅色圖像,標示原轉速的高點,讓車手更能掌握自身駕駛的細節。

699 (13).jpg

一旦切換至Sport S+模式,整個轉速錶又變得不同。整個轉速錶的底色不見了,細小的刻度也不見了,只剩下1到9幾個碩大的數字。指針也不見了,以一個亮黃色的光條,標示轉速的狀況。連原本置中的時速資訊,也移到了側旁,將油溫以及水溫的資訊,擺在正中間。

種種的設計,看似沒有Sport S模式的酷炫,卻又是充滿戰鬥力到了極點。對於激烈操駕的賽道之下,車手是沒有時間查那麼細節的資訊,大略的轉速、水溫以及油溫的資訊,再加上可以選擇出現的單圈計時功能以及圖形化加速度時示儀,一目瞭然,正是精準滿足了賽場上瞬息萬變高張力下的需求。也表現出RC F針對賽道而生的不凡地位。

699 (14).jpg

若進一步調整到最熱血的Sport S+模式,整個轉速錶的底色將消失,細小的刻度也不見了,只剩下1到9幾個碩大的數字,並僅以亮黃色的光條標示轉速狀況。而原本置中的時速資訊也移到了側邊,將油溫以及水溫的資訊,擺至正中間。



Sport S+模式還可以選擇單圈計時功能,以及圖形化加速度時示儀,一目瞭然,正是精準滿足了賽場上瞬息萬變高張力下的需求。也表現出RC F針對賽道而生的不凡地位。



剽悍外型下,藏著Lexus一貫的豪華內裝

手握方向盤,小亮自然而然地望向了3個後視鏡,習慣地準備進行調整。而RC車室內的後視鏡設計亦極為特別,是無邊框式的設計,立刻又為精緻的質感,加上了分數。

699 (15).jpg

無邊框式的車室內後視鏡,立刻為RC車室內精緻的質感加上分數。

RC的中控臺設計是讓人感到十分的熟悉。沒錯,新世代RC的內裝設計,採用的是與Lexus IS相同的設計,而RC車系與IS車系之間緊密的關係,亦可由此一眼看出。

699 (16).jpg

中央控台則與Lexus IS採用相同的設計手法。

RC中控臺的最上方,同樣是以內嵌式的全彩液晶螢幕,做為資訊娛樂系統的顯示中樞。不論是音響系統、空調系統,以至於衛星導航與車用資訊娛樂系統等,都可透過這個液晶螢幕顯示,讓操縱使用更為便利。

Lexus原本以觸控式螢幕做為資訊娛樂系統的平臺,因此液晶顯示器的位置,都在中控臺前端最接近使用者的平面上。但是在新世代的產品設計思維上,Lexus對於這樣的設計有了全然的變革。不同於原本的最接近使用者的觸控螢幕,或是其他競爭品牌獨立於中控臺上方像小電視般的設計,Lexus開始將液晶螢幕推到中控臺上的最遠處,以求其能與擋風玻璃的距離越近越好。

之所以如此設計,Lexus的設計師表示,主要在於安全的考量。將螢幕接近使用者的設計,雖然對於使用者而言較為習慣而直覺,但是對駕駛人而言,視線的角度改變極大,在行駛之中必須要轉頭才能閱讀及接收訊息。而注視液晶螢幕與觀察遠方路面,眼睛在焦距的調整上亦有極大的差距,在在對於行車安全而言都是潛在的風險。

在反覆研究之後,Lexus的設計師選擇將液晶螢幕推到最遠,最接近前擋風玻璃的位置,讓駕駛人在使用時,不論是視角的改變或是焦距的調整,都能控制在最小,讓駕駛的安全性能有效的提升,這亦是RC、IS以及新世代Lexus資訊娛樂系統設計的原則。

為了安全而選擇於不安裝於近處的液晶螢幕,也讓小亮個人覺得最直覺好用的觸控介面,無法再為Lexus的車主服務。也因此,Lexus為其資訊娛樂系統開發出獨特的Remote Touch遠端控制介面,以類似遙桿的設計,使用系統中的各項功能。

而隨著NX車系所推出的觸控式Remote Touch控制介面,也在RC的車室中現身,這也是RC的內裝與IS的內裝上最大的不同之處。原本在IS的車室中,位於排檔桿右側的搖桿式Remote Touch系統,現在移到排檔座的後方;而原本排檔座後方的模式選擇旋鈕則移至排檔桿的右側。這樣安排的邏輯,明顯地將與駕駛操控相關的介面,移在鞍座的前方,方便駕駛者可以隨個人的需求調整,也符合RC車系跑車的定位。

699 (17).jpg

隨著NX車系一同推出的觸控式Remote Touch控制介面,也在RC的車室中現身,這也是RC的內裝與IS的內裝上最大的不同之處。原本在IS車室中位於排檔桿右側的搖桿式Remote Touch系統,現在移到排檔座的後方;而原本排檔座後方的模式選擇旋鈕則移至排檔桿的右側。這樣安排的邏輯,明顯地將與駕駛操控相關的介面,移在鞍座的前方,方便駕駛者可以隨個人的需求調整,也符合RC車系跑車的定位。

除了鞍座上配置的不同之外,RC的中控臺設計大體與IS車系相同。在液晶螢幕之下,是以霧面金屬色飾條點綴的中央出風口,打造前座乘員涼爽的乘坐環境,並同樣以指針式的時鐘鑲嵌其中,打造出符合Lexus品牌的精緻質感。自出風口以下,以1組俐落的平行線,打造出整個中控臺的主軸,並一路延伸至排檔座所在的鞍部,向後座伸展,打造出明確的中控臺主軸。

699 (18).jpg

除了上述的不同之外,RC中控臺大體與IS車系吻合。液晶螢幕下,是霧面金屬色的中央出風口,並同樣以指針式的時鐘鑲嵌其中;而在出風口以下,設計師則用1組俐落的平行線,打造出整個中控臺的主軸,並一路延伸至排檔座所在的鞍部,向後座伸展。

在出風口下方安裝置空調系統以及音響系統的控制面板,以具有懸浮效果的設計,安置在較方向盤略低的部位,讓駕駛人的右手可以很便利地以最短距離,移動到控制面板的所在,迅速做完調整後回到方向盤,確保行車的安全。而在空調溫度的調節上,RC與IS同樣操用觸控滑條的設計,以0.5度為單位,讓乘員僅需要上下滑動,便可以調整左右雙區的空調溫度,提供獨特的使用經驗。

緊接在空調下方的,則是音響系統。Lexus與Toyota集團原本堅持提供的卡帶播放機制,在近年的新車設計中終於取消,也讓RC的中控臺上,僅留下了吸入式CD播放機的插槽,以滿足現代消費者對於數位音樂的需求。

699 (19).jpg

空調系統以及音響系統的控制面板,令人感覺其具有懸浮效果,並安置在比方向盤略低的部位,讓駕駛人可以很便利地移動到控制面板的所在,迅速做完調整後回到方向盤,確保行車安全。

在標準版的音響系統中,音響面板的左右,是2組大尺寸的亮面金屬旋鈕,以便進行音量、調頻、電源等控制。身為Lexus的一員,Mark Levinson的高階環繞音響系統,自然也在RC的選配項目之中,以供熱愛音樂的車主們,能享受更佳的音樂效果。當選配Mark Levinson音響系統時,原有的10支喇叭設定會升級至17支喇叭的組合,並將256瓦8聲道數位擴大機換上輸出功率835瓦的D類擴大器,讓音樂的享受達到最佳。

除了系統的升級之外,面板上左右兩側的旋鈕,則將換上尺碼較小霧面鋁製、蘑菇造型的旋鈕,一如Mark Levinson在家用發燒級音響中所使用的控制旋鈕一般,讓Mark Levinson的玩家,能夠在RC的車室內,有相同細緻的使用經驗。

699 (20).jpg

若駕駛人選配Mark Levinson音響系統時,原有的10支喇叭設定會升級至17支喇叭的組合,並將256瓦8聲道數位擴大機換上輸出功率835瓦的D類擴大器,讓音樂的享受性達到最佳化。

在車室的中軸線上,除了全新無邊框的後視鏡外,RC的車頂照明燈設計,亦導入與NX相同的新式觸控式LED設計,使用者僅需以手指觸碰照明燈的外殼,便可以點亮或是關閉,沒有傳統車輛尋找開關的困擾。

699 (21).jpg

前方的閱讀燈採用跟NX一樣的觸控設計,而後方的車室燈則採傳統設計。

雖然購買RC之流的雙門跑車,迷人的帥勁是主要的原因,但是Lexus的設計師仍有為車主日常使用中偶爾碰到載物需求做出準備。一般版本的RC與RC F-Sport,是可以配置6/4分離的後座椅,以提供彈性而充裕的載物空間。唯RC F車款為了賽道上高張力競逐的剛性考量,僅提供中央扶手開孔的設計,以便於載放長型如滑雪板等特殊物件。

699 (22).jpg

雖然屬於雙門跑車,但Lexus的設計師仍為RC車主日常使用中偶爾碰到載物需求做出準備。一般版本的RC與RC F-Sport,配置了可6/4分離傾倒的後座椅,以提供彈性而充裕的載物空間。唯獨RC F車款為了賽道上高張力競逐的剛性考量,僅提供中央扶手開孔的設計。

實際乘坐,RC內部的質感與空間,相較於品牌的豪華轎車,並沒有因為跑車的設定而有任何的放鬆,維持Lexus品牌一貫的高品質表現,令人滿意。不過,對於這款專為賽道與性能而生的產品,真正的重頭戲,自然還是在賽道上,才能見真章。

699 (23).jpg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wwwzzzooo
男爵 | 2014-10-5 22:47:04

感謝樓主分享!!!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mis722 + 2 + 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