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95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HCY57
男爵 | 2014-11-6 06:19:13




媒體是閱聽人乃至於社會正向進步極重要的力量,媒體傳遞給閱聽人知識與觀念,讓社會得以不斷向上提升,這是新聞界被定位為「知識產業」的關鍵。很遺憾,現況是媒體與知識產業漸行漸遠,不但對知識性的議題一知半解,就連日常瑣事,也常陷於價值錯亂。

知識性較高的議題,確實要周全處理有其一定困難,但經常看到的是,因為認知陷於片段,繼之以偏蓋全,甚至堅持自己片段認知;愈是鼓吹,差錯愈擴大,終致難以彌補,陷自己於窘境。

就拿最熱門的節能減碳為例,日前宣布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三位致力於LED高效能照明的科學家,評審單位推崇,得獎者將使世界上用於照明的電力可以有相當比例的縮減,評審團的頌詞是「得獎者創造的技術,能夠用較少的能源產生等量的光」。

得獎者的成就,確實讓媒體直接引伸為節能減碳跨大步,地球暖化的危機有解;甚至進而鼓吹放心的享受照明,「你擔心的事LED打包票」。殊不知,這犯了只知其一,未通盤瞭解的錯誤;因為,高能源效率不等於低能源消耗。LED確實高能效,但因此增加的能源需求,勢必讓能源供應攀上新高。

工業革命發明煤氣燈讓世界大放光明,之後陸續有煤油燈、鎢絲燈、日光燈等的發明;從太空看地球,中國、印度、非洲一塊塊地亮了起來,北美、西歐、東亞等本來就亮的地方,亮度升得更高;新的照明技術讓人類被鼓勵「燈火通明」;人類升高照明的能源消耗,不知是過往的成千上萬倍。新照明技術增加的能效,遠不及因而刺激出的能耗。

其實,包括聯合國跨政府專家委員會(IPCC)、國際能源總署(IEA)等為地球暖化無解的金頭腦們都不樂見照明技術又有突破,因為太多的證據顯示,高能效技術節省的能源,遠不及因而製造的能耗增加,這現象尤其在開發中國家更為顯著;換言之,為了減碳的LED科技,反而增加碳排放。

不是杞人之憂,翻開諾貝爾物理獎的報導,真是一片光明,沒有一則擔心高能效帶動能源需求,因而碳排上升的稿子。

這還是有一定知識門檻的議題,犯錯不是那麼容易被偵知;糟糕的是,因為閱聽人不習於拿著放大鏡看事情,因而讓媒體習於犯錯、安於犯錯,甚至是價值錯亂的犯錯。

保育話題是媒體高優先序選擇,尤其台灣已因嗜吃、危及瀕危物種而惡名在外,追求文明,魚蝦文化有必要調整為保育海洋生物,只吃養殖類的綠色海產,不要濫捕龍膽石斑、蘇眉之類的深海生物。媒體偶見譴責吃這些深海魚的報導,也會揶揄「蘇眉不怕人,只怕台灣人」,因為台灣人未識蘇眉,只見海鮮。

的確是的,馬來西亞西巴丹島有500公斤的大蘇眉,就在潛水客身邊遊來遊去,是觀光最有力的推手,可台灣呢?媒體一方面倡導保育,卻又三不五時脫線,報導釣客奮戰大蘇眉,3小時搏鬥擒獲百餘公斤大傢夥。兩則價值完全相左的報導若是並陳,不神經錯亂才怪。

媒體是知識的產業,一定得瞭解通透才能端上桌;一知半解的知識,不是知識,是自暴其短。(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d8749330 + 10 我很認同+1
santy013 + 2 + 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