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86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ch350117
大公爵 | 2014-12-30 15:19:48


作者:本·卡普蘭/文 小村之戀/譯 來源:《海外文摘》

  2月里一個普通的星期四下午4點半,我站在也許是全世界最差勁的一家麥當勞店前排隊。隊伍很長,地板濕漉漉的,其實我只想買一小杯咖啡。人們一個接一個地拿著三明治走了,我看著服務生在油炸機和收銀臺之間跑來跑去,急得我抓耳撓腮。排在前面的女士不厭其煩地定制著她的沙拉,好像是進了高級餐廳一樣。等了半天,終於輪到我了。

  “我們新推出的麥樂美味套餐里有20塊雞肉,您想不想品嘗一下?”戴著鼻環的年輕服務生殷切地看著我,問道。不,我不想嘗,拿我當12歲的小孩子?我是個大男人,眼看就41歲了。我只想要一杯咖啡,立馬端在手里。

  “是。”我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我的表情卻出賣了我——一張“苦瓜臉”,這是我3天前決心對所有事情都說“是”以來的常見表情。

  我把這堆令我望而生厭的雞肉、汽水和薯條端了回來,放在了辦公桌上,房間里立刻彌漫起餐廳的渾濁氣味。接著,我把一塊雞肉放進嘴里:好吃極了。誰還用得著咖啡?我吃起了雞肉,越吃越香。

  我的名字叫本·卡普蘭,2006年和妻子朱莉結婚,現在,兒子馬修3個月大,女兒艾思梅兩歲半。我在多倫多《全國郵報》任職,撰寫文化類稿件,並在為跑步愛好者創辦的EachCoach社交網站兼任主管。一天,我突發奇想,決定在7天里對每一件事情都說“是”。

  做這次嘗試,無異於把我自己擺在了一個任何事都由他人“擺布”的位置,我要無條件相信別人。我決定做這個嘗試,可能是因為我懶得老是選擇,或者因為我的運氣一直以來都挺好——這主要應該感謝朱莉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話雖如此,一再說“是”,卻有可能使我形成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也就是表面敷衍,心里抵觸,等到逆來順受的日子過去,我就會變得“一點火就著”。當然,7天順其自然的生活也許會給我一個全新的視角,知道怎樣活著最好。這次嘗試是否會有一些其他讓我意想不到的結果,我不知道。

  第一天遇到了兩件事情,讓我意識到,我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可以隨遇而安。事實上,我說出的那句“是”,聽起來更像是“不”。在那天的教會午餐會上,我看到了一位熟人的媽媽。這個熟人是個小夥子,剛剛20歲,在社會上經常招災惹禍,但是我很喜歡他,所以一次次地勸他走上人生正軌。可是,當他的媽媽突然走過來,向我表示感謝時,我竟然對她說:我不需要別人的感謝。她仍然再三道謝,我卻只顧埋頭大吃。接下來,在品嘗飯後甜點時,一個陌生人向我祝賀新書《我的雙腳,且行且珍惜》的出版,除了一雙兒女之外,這本書可以算是我最得意的作品。我沒回應他“謝謝您的美意”,而是說了一句:“你應該祝賀的是朱莉,她很會照料我們的孩子。”當時,我一點兒沒意識到自己有多麽失禮。我不願意讓別人掌握主動,其實他們想要的只是一句“是”,而我各種形式的“不”成了一道�,不知不覺地拉遠了我們心靈間的距離。

  享用完教會午餐,我們一家四口開車去一家百貨商店,兩個孩子在車後座上睡著了。朱莉說起了我那兩件失禮之事,她評價,我那樣說話,即使夠不上粗魯,也顯得我很古怪。一句“是”,其實可以讓事情變得更簡單。但要學會說“是”,第一步先要清楚我是多麽頻繁而且想也不想就說“不”。

  星期天有超級碗橄欖球大賽,我卻對9件事說了“是”,沒能好好觀看比賽:

  9.“你能不能照看一會兒馬修?”

  8.“早飯還沒做好,先讓艾思梅看一會兒《芝麻街》。”

  7.讓艾思梅一邊吃早飯,一邊看《芝麻街》。

  6.給艾思梅做華夫餅。

  5.“你能不能哄艾思梅上床睡覺?”

  4.“爸爸,能不能再給我講個故事?”

  3.“再講一個好嗎?”

  2.“再講一個好嗎?”

  1.“差不多了,爸爸,今天就講到這兒吧。”

  我所在的報社好像留不住人,《全國郵報》報社給我的兩位資深同事開了告別派對,接下來,我的工作周馬上就開始了。作為一名娛樂記者,我同時還要管理網站、收發大量郵件,這比統計賈斯汀·比伯的網絡搜索率要困難得多。我不大會用Excel軟件,必須輸入數字時,我的雙手總是在哆嗦。我是個喜歡對別人發號施令的人,現在,凡事都說“是”削弱了我的傲氣。

  我們要不要給職員們提供巧克力能量棒,這個問題是否該問問同事?是。我們是否可以先給一半職員提供能量棒,給另一半職員提供報紙簡介?是。我們是否應該放棄沒得到回複的郵件?是。是、是、是,對所有的事情都說“是”。“是”這個詞沒有讓我產生任人擺布之感;相反,這個詞還保護了我。以前在報社開小組會時,我經常和別人唱反調,似乎覺得那樣才能顯出我的勇氣和個性,但那樣做有什麽好處?不過是引起怨恨,加大隔閡。而且,事實上,我喜歡我的同事們,也尊重他們。

  對凡事說“是”的感覺,就像是在進行一場“信任背摔”遊戲,你直挺挺地向後倒下,寄希望於後面有一雙雙手會接住你。“是”意味著“你說對了”,意味著我信任你的判斷力,從而把自己交給了你,意味著我認可了你的價值。由此來說,你不覺得“是”是一個有著強大力量的詞匯嗎?無論疾病還是健康,當你的回答將在你的余生中給以對方支持的力量,請試著說“是”。“不”則像是一把錨,此言一出,事情就有了一個再無懸念的結果。而“是”字出口,結果尚未可知,充滿了不確定性。

  

  

  我不相信廣告、政治家或者拿著記事本站在我家門前查水表的人。陌生人想從我這里得到什麽,可不是那麽容易。戒備,不是一種策略,而是一種需要。這也正是星期四讓我惴惴不安的原因:因為那天我要去銀行,但我從不相信銀行。確切地說,我不理解銀行。銀行從我的賬戶取錢,拿去做各式各樣的投資——註冊退休儲蓄計劃,教育儲蓄計劃,免稅儲蓄賬戶……這些說法我都不大明白,更不用說我的按揭貸款里的條文了。所以,一遇到重大決定,我通常會先看看銀行經理,再看看朱莉,然後試探性地說一句:“是?”我知道這樣做有些冒險,於是我在外面找了一位顧問咨詢投資的情況。星期四上午,我與另一位銀行經理討論投資事項。

  “實話實說,我不知道你請的是哪位顧問,”經理說,“但是我可以告訴你,我們銀行去年創收66億加元。”這位經理是個人精,26歲就有了獨立的辦公室。而我是個書呆子,唯一露臉的是獲得過朱諾文學獎。“是”這個詞時刻牽動著我的身心,和我的錢一樣,不時地讓我的心忐忑不安。

  星期五,只說“是”的第7天,我在家休息,因此負責送孩子上幼兒園。不停地說“是”,如同閉著眼睛從窗邊往下跳,指望著能安然落地;又如同在球場,好不容易抓到球,又不得不把球再投出去。女兒的幼兒園里很吵:17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在那里鬼哭狼嚎。一位熱情的母親向我提議:星期天下午組織一場親子活動吧?我只能苦著臉說“是”,並把自己的聯系方式留給了她。做完這一切回到家後,重獲安寧的我文思泉湧!我決定在部門小組會議上,把我的一個新想法講給同事們聽,我的這一創意會讓EachCoach社交網站變成一定意義上的遊戲網站。在和新同事交流時,我感覺找不到恰當的詞語來吸引他們,但我至少說出了屬於我自己的想法。當天晚些時候,朱莉打電話告訴我,她會接艾思梅回家,然後和往常一樣,送孩子去她姐姐家住一夜。我問她是否能吃一頓久違的奶酪小牛肉,她的回答給了我一個驚喜:“是!”

  生活中,你不能指望什麽都不做,只等著幸福來敲門。但是你也不必像我那兩歲半的女兒一樣,對所有事都大喊:“不!”讓周圍人的神經時刻處於緊繃狀態。適度的謹慎和適度的信任才能造就安全:“不”會讓你豎起盾牌,而恰當的“是”能使你展開雙臂,擁抱生活。連續7天只說“是”的日子過後,我究竟學到了什麽?或許,只說“是”或只說“不”都有些偏激——中庸最好。如果非要我給出一個確切答案,那便是:我不知道。個中滋味,還需要每個人自己去體會。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林米娜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