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6552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gtr19840906
子爵 | 2015-2-3 00:28:43


避震器需要保養嗎?

國外很多大廠都有這方面的服務,像無限與OHLINS都有載明,賽道用車建議累積使用時數40小時,一般道路用車2萬5千公里送回保養換油。

這個時程到了不進廠不代表就會壞給你看,如同引擎5千公里不換機油車還是照樣能動,只是性能表現逐漸走下坡,進而造成損壞。不在分秒必爭賽道中引響不明確,只覺的高速表現日漸不穩,彈跳越來越明顯而已。但如同引擎機油不換3萬公里甚至8萬公里後波司可能就受損,這時若紅頭引擎傳勒等當然就無所謂,不然大批小朋友將離你而去。

避震器維修有很多小細節會決重整後的性能表現及壽命,如同股市名嘴講的:跟對老師讓你上天堂,找錯老師讓你住套房。以日本人的龜毛太度,對零件機密度的要求都相當高,投入的測試費用及時間都很可觀,造就進口品的使用周期都較國產品來的,且大多為可拆卸的設計,就是為了方便日後維修與保養。

那我們不花錢能做的有哪些?

有機會撐起車子時察看避震器油無滲油,防塵套有無破裂,破了就嚓下換了它吧,別懶得換磨壞蕊心很不劃算的,掀開防塵套後拿把牙刷(不是鋼刷)把蕊心跟油封接觸面的泥沙清乾淨,用清水沖一沖,既然拆下了順便依照上面的測試步驟檢察看看阻泥是否正常,在依序裝回新的防塵套(饅頭封化不堪用的也換了吧)、及組裝彈簧及上座,這樣會撐久一點,較不易漏油。

單筒、複筒避震器的差異
單筒式避震器
就名稱來解釋就是單筒身的設計,在避震器的下方(倒插式是在上方)灌入高壓氮氣,目的是為了讓在縮短運動時的活塞上室不要變成負壓而使用非常高的壓力值,以自由活塞分離油跟氣體。
同樣靠主活塞上面的油孔與閥片來調整(設定)阻泥強弱。
單筒式避震器的優點
氣體和油分離的關係,不易產生氣泡、吹漏,減衰力較安定協調,配置方式自由(可以採用倒立式),為了提升減衰力而增加氣壓也比複筒式的氣體反力小,反應快(靈敏)、路感清晰、運動性較佳。
活塞徑可以增大,使減衰力可以做細微的調整。
散熱性佳,對高熱造成的衰竭影響較小。
缺點
1.各零件的精密度需求較高=成本較高=漏油率較高=維修組裝困難度較高。
2.筒身下側配置了氣室,所以長度上會受到限制,大多為短行程設計。
3.氣體、油都施加了高壓,且油封因作動時得直接受力於活塞,油封將需要更強大的耐壓力,爆油封機率增加。
4.會因為筒身的變形發生問題而故障無(無外筒所致)。
5.反應速度快(直接)=舒適性較差。
最近因為單筒式的良好性能,加上避震器調較技術的進步,除了跑車以外的一般乗用車也開始採用,但大多還是用於純競技車輛。

複筒式避震器
原廠車大多為這設計,主要取其耐用、舒適性佳
設計上同時有內管跟外管呈現雙重的構造,在相同斷面內其活塞尺寸較易受限制,通常活塞尺寸都較小,阻泥設定有2個活塞可以作細微調整。
小活塞在一般用車習慣狀況下差異不大,當面對競技用途對抗高側向G值時,較難承受瞬間的高壓力。
複筒的優點
1. 製造成本便宜(壓力低、容許精度誤差較大)
2. 內、外筒身設計,外筒受擠壓些許變形對避震器作動無影響。
3. 筒身長度較充足,較易取得足夠的作動行程。
4. 耐用度較佳。
複筒的缺點
1. 油、氣未分離,易使阻泥油溶入氣體,形成微細氣泡,影響阻泥作動。
2. 活塞直徑小,閥門阻泥較無法作出細微的調整,同時對抗高G值時作動較步線性。
3. 路感較模糊、反應較慢。
4. 容易有氣壓聲。
5. 散熱差,激烈超控較易有熱衰竭現象。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mis722 + 18 + 18 樓主太有才啦!

總評分: 名聲 + 18  金幣 + 1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huang328
子爵 | 2015-2-7 03:54:33

感謝分享這類知識喔!!一般車主(我也是)都是開到壞掉換新的,比較少注意到這部分的保養
引言 使用道具
z149876243
見習騎士 | 2015-2-17 12:06:58

感謝分享知識喔!真是逛論壇長知識阿!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