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版主
|
2015-3-28 15:02:48
|
本帖最後由 S.O.H 於 2015-3-28 15:05 編輯
一個富翁到海邊度假,看到一個漁夫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他問漁夫:「為什麼不出海捕魚多賺點錢?」漁夫反問:「那你錢賺這麼多幹嘛?」富翁說:「為了日後能悠閒地躺在沙灘上曬太陽。」漁夫反諷:「那我現在不就躺在沙灘上,做與你相同的事嗎?」
上述的故事,不知各位看出端倪了沒有?同樣是「閒暇」,富翁的悠閒是愜意的享受;漁夫在偷閒過後還得承受為錢煩惱的磨難。
大多數的人都與故事中的漁夫有著同樣的思維,僅安於眼前的小確幸,用「富人也不見得快樂」、「生命到頭來也差不多」的想法來自我安慰,覺得談錢傷感情,談「賺錢」更顯銅臭。實際上,多數有錢人都有讓「人生過得更好」的主導權,可以挑自己有熱忱的工作、能享受生活、熱心公益,甚至可以大膽地開除老闆(辭職)。反觀大多數的普通人,總是被錢追著跑,為五斗米折腰,整日應付難搞的老闆與討厭的工作,窮忙度日、被迫妥協、勞務大半輩子,卻還是覺得錢不夠用。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作者哈福.艾克提到一個概念:「富人創造自己的人生;而窮人總是讓人生發生在自己身上,如果你要創造財富,就必須在金錢方面掌握自己的方向盤」
「真希望能變有錢」的想法人人都有,光是看彩劵行絡繹不絕的民眾就足以印證,「樂活」的人生觀曾幾何時已成為了窮人的遮羞布,而非富人口中的「高雅」。窮人與富人最大的差別在於:「一般人總是想碰運氣致富,但富人往往在想著如何實現賺錢機會」。以下歸納出富人與眾不同的10大思維,正在一探究竟的你(妳),若能學習富人改變思維,即向「人生勝利組」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曾提到:富人專注機會,窮人只看到風險。這句話重點在於機會與風險總是夫唱婦隨,只看到風險就裹足不前,或是看到機會就衝鋒陷陣,都很有可能落入窮人的失敗輪迴。唯有確實的評估風險與機會的可預測性與可掌握度,方能在決策裡判斷出機會所產生的利益是否大於風險,且風險是否能藉由建立制度與避險措施限縮影響層面。
在《我的有錢人計畫》一書也闡述,面對一項投資,富人往往最先想到的是,「這項投資是否值得、會為我帶來多少財富?」。遇到好的投資機會,富人懂得花心思積極把握,即使本錢不足也懂得「借力使力」,積極尋找利息低廉且可靠性高的借貸資源,來幫助他們完成創業與投資獲利的目標;而窮人往往只考量「本錢不夠」、「萬一賠錢怎麼辦」等無限上綱的風險意識,而不去評估利益與風險之間的關係,錯失了致富的機會。
相較於窮人,富人更喜歡廣結可以「致富」的人脈,享受投資的樂趣。要在台股賺到錢,就得了解主力、法人的操作手法與心態,才能提高獲利機率。此外,除了廣泛收集資料外,也應樂於分享自己的看法與賺錢之道來拋磚引玉,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加入,藉由團隊的力量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彌補投資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罅隙。
《塔木德──猶太人的致富聖經》一書提到:「要發財,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坦伯頓集團創辦人約翰.坦伯頓,一直信奉「價值型投資」哲學。他年少時尚未創立公司前,曾在股災時大膽向老闆借了1萬美元買股票,並在4創造出4倍的財富,在投資圈奠定了崇高的地位。
學習富人的思考方式永遠不嫌晚,只要能找對方法,徹底實踐,相信有一天,你(妳)也能享受樂活的富裕人生。 |
|
餘音繞樑不見柱
金烏羿射唯留一
女真三帝揭首盛
歷久彌新終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