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吳夠閒
王室 | 2015-6-5 20:38:07

4.jpg


美國家長的驚喜

那天姐姐跟我抱怨她兒子:「我對他的要求已經低得不能再低了,他怎麼還做不到呢?」我問姐姐:「你對他都有什麼要求啊?」她說:「沒什麼啊,就是按時完成作業,每天再加15分鐘的課外訓練題,考試不要低於80分,語文、數學、外語不要低於85分,一個星期練三次鋼琴,奧數班不要落到後10名……」

我趕緊打斷她:「你這樣要求還低啊,我聽著都累。」她睜大眼睛看著我:「這些可都是家長對孩子的最基本要求,我掙扎了很久才做出讓步的,別的孩子可沒這麼輕鬆!」

最基本的要求?為什麼就不能是「孩子你自己開心就好」,「你能獨立完成任務就好」,「你只要不對我撒謊,犯錯也沒關係」或者是「只要你不觸犯法律和道德規範,幹什麼都可以」呢?我曾看到一位美國媽媽拿著兒子的成績單仔細觀察後驚喜地大叫:「兒子,你上次美術課沒及格,這次及格了耶,真是值得慶祝!」

有人說,美國家長對孩子是放養的態度,其實他們並不是對孩子沒有要求,只是,他們奉行的是「低級」要求準則。他們把自己的期望值放在底線上,只要底線以上的都是驚喜,都是加分,這樣,父母快樂,孩子也開心,也沒看到哪個孩子長大後不學無術,落後於社會,倒是很多孩子越來越優秀,越來越自信,最後前途都很不錯。

瘋吧鬧吧不要緊

第一次見到傑瑞是在公園,我和他媽媽黛安娜站著聊天。那天湖裡的水漫上了岸堤,我看4歲的傑瑞在岸邊用腳踩水,覺得很擔心。黛安娜卻聳聳肩說:「沒事,讓他玩。」突然,傑瑞腳下一滑,坐在了水裡,我大叫一聲:「天哪!」黛安娜卻只瞥了一眼,繼續和我聊剛才的話題。

過了一會兒,褲子幾乎全濕的傑瑞爬起來到草地上和一個六七歲的男孩玩球,玩著玩著兩人打起來了,那個孩子力氣大,把傑瑞按在了地上。我想過去把他們拉開,黛安娜卻攔住我說:「別管他,你說上次那張CD……」不一會兒,男孩跑了,傑瑞從地上爬起來,走過來對黛安娜說:「媽媽,我鼻子流血了。」黛安娜拿出紙巾給他擦了擦,說:「去吧,玩得開心點。」傑瑞便歡天喜地地去逗小狗了。

我問她為啥對孩子不聞不問,她說:「隨他玩吧,只要他別玩出人命,開心就好了,這不算什麼。」她告訴我,上個月傑瑞去參加了5歲以上孩子的攀岩比賽,摔得渾身青一塊紫一塊的,但是居然不是最後一名,得了個安慰獎盃,他高興壞了。

還有一次,傑瑞和鄰居家的孩子一起玩滑板,他根本就不會,把小手指摔骨折了,治療了三個月才好,傑瑞從此自己就很小心,輕易不再玩自己不熟悉的東西。黛安娜說,這比我天天跟在後面嘮叨要強,不讓他這樣,不讓他那樣,他就不去做了嗎?他會偷偷去玩的,那樣更危險。

爬樹比數學重要

老外的數學都很差,我有一次給工程師尼克做翻譯,翻好了之後發現他連「10.5-0.3=?」這樣的算術都要拿計算器來算。我覺得太荒謬了,當場給他表演手動開根號,尼克看得目瞪口呆。我倒是困惑了,咱們中國的小朋友奧數要拿優才能考上好中學,他數學這麼差怎麼當上工程師的?

尼克聳聳肩說:「在我們那兒,數學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門好就行了。」我問他:「那你哪一門好啊?」尼克哈哈大笑:「我小時候,數學、語文、自然課全都不及格,但是我爬樹和手工課都是優。後來有了計算機課,我總體剛好及格,但是我模型設計那一門得了滿分,這樣的人不當工程師當什麼呢?」

我奇怪了:「你小時候這麼多門課不及格,你父母不生氣嗎?」尼克很詫異地看了我一眼:「我剛才說了,我還有很多門課是優啊,我父母為什麼要生氣?他們很高興我能拿優。對他們來說,數學零蛋不要緊,只要有一門課是優就行,表明你懂得在感興趣的科目上下工夫,有學習的能力——在他們看來,數學和音樂、體育課沒什麼差別。」尼克說,當時為了表揚他得了優,爸爸還特意請他去玩滑水。

在尼克的記憶里,自己是個「手工、爬樹、模型設計全優的學生」,「數學不及格」這條信息,根本就不在他的腦子裡。他專註於自己的強項,順利地走上了適合自己的崗位。

隨你幹什麼都行

約塞夫是深圳某大學的一名普通外教,月薪13000元。其實他是紐約城市大學法律系的高才生,他的同學們如今有的是律政界新秀,有的已經被列為準合夥人,但是他卻自認為比他們過得逍遙自在,不用每天跟陀螺一樣拚命工作。他還說,能這麼開心,跟他爸爸的「低級」要求大有關係。

上高二的時候,約塞夫突然不想上學了,跟他爸爸說:「我要退學去流浪。」爸爸想了一下,說了一句:「隨你幹什麼都行。」但是流浪也是需要一些錢的,約塞夫要動用自己的大學基金。爸爸說:「好吧,但是你只能拿三分之一,以後賺錢補進去就行了。」

就這樣,約塞夫拿著上大學的錢流浪去了。一年以後,他背著破包回來了。家裡沒人問他準備幹什麼,朋友都以為他要找個工作。但是幾乎遊遍世界的約塞夫發現知識很重要,想上大學。他問爸爸:「我學什麼專業好呢?」爸爸說:「隨你學什麼都行。」

約塞夫那會兒覺得哲學家很有派頭,就選擇了哲學系。上了一年半,他發現沒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跟爸爸說:「我不想讀哲學了,我要轉專業,你說怎麼樣?」爸爸還是那句話:「隨你幹什麼都行。」

就這樣,約塞夫選擇了法律系,終於覺得對了路,學起來也相當順心,畢業的時候成績全優。爸爸媽媽在畢業典禮上笑得滿臉開花:「兒子長大了,真開心!」完全不過問他以後準備做什麼。

約塞夫決定來中國,做一名教師,爸爸還是那句話:「隨你幹什麼都行。」

聖誕節的時候,約塞夫收到爸爸媽媽的明信片,上面寫道:「親愛的,希望你開心,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太少。」你可能會覺得一句「隨你幹什麼都行」讓教育變得太輕鬆,太放縱,其實仔細想想,這才是最難做到的,做父母的要剋制住多少控制欲、焦慮、擔憂和自己的意願才能做得到!如果有一天你對孩子的要求也低到只有一句「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太少」,你就是讓孩子真正為自己做了主,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EZCat
威爾斯親王 | 2015-6-6 01:36:51

鬆開手掌會比緊握手掌擁有的更多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