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菲菲兒
大公爵 | 2015-8-28 14:58:20

420_5dd447aec116c695ccb4c968c21a0703.jpg

有一位母親面色凝重地跟我說,她的孩子只喜歡看課外書,不喜歡讀課本,我驚訝地問:「他功課不好嗎?」母親說:「沒有。」我說:「這有什麼關係呢?知識是相通的,課外書讀多了,課本的東西不讀也會,他喜歡讀課外書,你喜歡成績高,你們兩人各得其所,為什麼還要煩惱呢?」

閱讀是教育的基石,所謂開卷有益,只要不是色情小說、暴力或怪力亂神的讀物,孩子讀什麼,大人不應管太多,但是仍有許多母親反對孩子看「課外書」,仍然不瞭解知識其實是無所謂「課外」或「課內」的。課外書就是課本的鷹架,背景知識愈廣,孩子愈容易接受課本所要傳遞的知識。人的學習可以分為兩種:教室中特意的學習(incidental learning)和生活中無意間的學習(incidental learning),這兩種學習都很有效,但是用得最多的還是無意間的學習。格林爵士說得好:「學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而是在培養人格和情操,教導正確的價值觀和讓學生交到好朋友。」

王爾德也說:「教育是件好事,但是請記住:許多值得學的東西是無法在學校裡教的。」《天下》雜誌發行人殷允芃也說:「十八個月就淘汰一輪,假如我們仍然教給他死知識而不是活的求知方法,那麼等他畢業進入社會時,這個知識早就落伍,被淘汰掉了。」

背景知識是許許多多無意間學習的累積。我兒子小的時候,我曾講《西遊記》的故事給他聽,哄他睡覺。後來,他隨我回國任教,住在陽明大學的宿舍中,我們的宿舍靠山,常有一些蛇、蜈蚣出沒,有一天夜裡,做完實驗帶他回家時,赫然發現客廳有一隻大蜈蚣,我兒子立刻大叫:「媽媽,趕快去抓一隻公雞來!」但是台北哪裡有活的公雞呢?最後是請隔壁的教授來把它打死,我們才敢進門。

我一直很納悶,兒子怎麼知道雞是蜈蚣的剋星呢?這個謎一直到最近清理舊的錄影帶,看到一卷他三歲半時,我講《西遊記》給他聽的帶子,我才恍然大悟。我曾講過三藏取經,師徒一行來到黃花觀,那個道士是蜈蚣精,為了報仇,把劇毒塞在紅棗中,泡茶給唐僧師徒解渴,結果唐僧、豬八戒、沙僧都中毒倒地,只有孫悟空看到道士的茶沒有棗子,他便不喝,沒有被害。

這個道士腋下有一千隻眼睛,他衣一脫、手一伸,變成一個金光罩,照得孫悟空睜不開眼,後來經過觀音菩薩指點,請出昂日星官的母親毘藍菩薩來,她用她兒子在日眼裡所煉的一根繡花針,一拋,破了這個金光罩,道士便倒地變成一尺長的蜈蚣。因為昂日星官的本相是公雞,雞能降服蜈蚣,所以收伏了這道士。想不到三歲半時無意間的學習過了十年,當情節恰當時,就跑了出來。

孩子是無時無刻不在學習的,我們為什麼還要分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只要他能快樂學習就好。



摘自《教育創造未來》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吳夠閒 + 30 + 30 感謝大大分享
chang6200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2  金幣 + 4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