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817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gotome
區版主 | 2015-9-10 11:49:00

家家有本經 要比誰更愛誰

紀媽咪在福建廈門外文圖書城,與大家分享她的「家經」。(攝影者:王燕玲)

「人生不如意十之有八九,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修行就是要把難念的經變成快樂幸福的經。」一位尋常的家庭主婦,三十八年前因為進入慈濟世界,啟發了生命良能,成為人人親愛敬重的「紀媽咪」(紀陳月雲)。

三十八年行走在慈濟路上的點滴故事,紀媽咪用簡樸而又詼諧的文字,編著了一本《無籽西瓜》,將證嚴上人的妙法,透過自己的生活體悟,以淺顯的文字詮釋出來。8月29日,紀媽咪在中國大陸福建外圖廈門書城,與大家分享她的「家經」。

嬌氣富家女  別樣婚姻路

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時代,又被別人抱養,那是一件很不幸的事。但是,幸運地紀媽咪,收養的家庭裡只有她一位女孩,下面有四位弟弟,養父養母待她親如女兒,從小到大就如掌上明珠般寵著。

養父養母勤勞致富,紀媽咪從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變成了一位富家千金。養母希望她能找個好夫家,花了六年的時間,為她找到了個滿意的丈夫,開始了她為人妻的新生活。

兩個家庭的生活習慣有差,很多的不習慣和不適應讓紀媽咪心生煩惱。看到接受日本教育的婆婆,侍奉公公體貼入微,把整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甚至每次端給公公吃的西瓜都去除西瓜籽,切得又美觀合口。

紀先生希望自己也能像爸爸一樣吃到無籽西瓜,但傲氣又心直口快的紀媽咪直白地告訴紀先生:「先生!請你眼睛睜大些,我們是在凡間,不是在天堂。我是凡人,不是仙女,不要忘記凡間的西瓜是有籽的!」

紀媽咪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氣,貪、嗔、癡、慢、疑就象人心中的西瓜籽一樣,也需要剔除。(攝影者:王燕玲)

紀家的「家規」很多,讓這位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年輕太太感到無奈。三十歲的時候,因為二兒子將要出生,加上長期家庭爭吵,怕影響到工作,紀媽咪於是辭掉教師的工作,開始在家專心當全職太太和全職媽媽。紀媽咪風趣地說:「辭職在家,可以天天全職吵架,吵出個女權主義出來。」

為了幫助自己的孩子學習語文,紀媽咪每天認真地閱讀報紙,甚至把好的文章剪貼下來,「結果,兒子快進入國中的時候,成績沒進步,自己的語文水準反而提高了。」紀媽咪的幽默引來全場一陣笑聲。

就這樣,家庭長期的束縛與爭吵,兒子又沒教育好,雙重困擾讓她很苦惱。也在這個時候,紀媽咪與慈濟結下一分不解之緣。

巧合進慈濟  蛻變成賢妻

當紀媽咪把自己的家庭煩惱跟身邊朋友訴說時,有人帶她去花蓮會見上人,覺得對她會有幫助。初次見到上人的紀媽咪,覺得上人就是一位愛幫助人的好師父,內心並沒有多大感覺。

直到紀媽咪打算捐衣服給貧困人時,上人說了一句話:「我們應該感恩那些讓我們幫助的人,給我們一個機會,把節約的美德化成一份救人的功德。」正是上人的開導,讓她對慈濟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和熱愛,從此一心一意做慈濟。

進入慈濟後,紀媽咪慢慢地在改變,但先生的嚴苛要求卻從未減少。先生以為她做慈濟只是三分鐘熱度,但沒想到越做越歡喜,於是為了阻止她,甚至還說:「你怎麼可以吃我們家的米,卻在幫別人做事。」無奈的紀媽咪向上人訴說心聲,甚至想到離婚。上人開導她,要讓夫妻這份緣圓滿,要比誰更愛誰,不是比誰更怕誰。

接受上人的開導,紀媽咪決定回家試試。她特意買來西瓜,認真把籽挑掉,切的大小也正好入口,舉案齊眉地端給先生。先生很驚訝:「太太!我這兒是凡間,不是天堂,我是凡人,不是聖人,凡間的西瓜為何變成無籽西瓜了?」她笑笑說:「上人教我們學做一個有求必應的人間菩薩,把不可能化成可能,西瓜當然也能變成無籽西瓜。」先生直呼上人是植物改良專家,可以把有籽改良成無籽。

幽默詼諧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生活妙法,讓現場來賓隨著紀媽咪的帶動,笑聲中體悟生活智慧。(攝影者:王燕玲)

紀媽咪一點一滴的改變,讓先生很歡喜,也因此覺得上人很了不起,更全心全意支持妻子做慈濟。

慈濟跑道上  努力做菩薩

紀媽咪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氣,貪、嗔、癡、慢、疑就像人心中的西瓜籽一樣,也需要剔除。還沒有進入慈濟前,總認為別人有汙點;進入慈濟後,才發現自己心中充滿各種不好的西瓜籽,最需要改變的是自己。

想當初剛嫁到紀家的時候,對公公婆婆說話不夠柔和聲色,有時還會頂嘴,經常會惹公公婆婆生氣,後來紀媽咪就與先生搬出去住。為了讓公公婆婆原諒當初自己的任性,曾下跪表示懺悔。儘管公公當時沒有接受,但她仍然努力地做到更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改變。

公公後來中風,行動不變;婆婆隨著年事增高,也不便照顧公公,紀媽咪就把公公婆婆接來一起住。有次幫公公洗澡,她鼓勵自己要用浴佛的心態幫公公沐浴,當舀起第一瓢水的時候,紀媽咪的眼淚就掉下來了。

上人知道這事後,特意到紀媽咪家探訪。上人問公公:「媳婦對你好不好?」公公說,比自己的女兒還要好。上人看了她一眼,表示通過。

紀媽咪鼓勵在座的年輕朋友:「行善行孝不能等,道理明白了就要去做,現在就要開始孝順。」她表示很懺悔,年輕時的自己太任性不懂事,孝順公公婆婆的時間還是太短。

溫柔最有力  遇事有妙法

身為慈濟委員,常常遇到會員一些難解的三角習題,如先生結上另外一段緣分怎麼辦?在臺灣,有的太太就只有三個辦法:一哭、二鬧、三上吊,但是這樣能解決問題嗎?

紀媽咪總會耐心開導會員,首要就是要把家照顧好;第二,可以經常提醒先生,自己年輕的時候也很可愛哦;第三,一定要溫柔,上人教導說:「球碰到硬的東西會跳起來,而遇到軟棉棉的被子是跳不開的。」

徐斌的婆婆說媳婦很孝順時,紀媽咪贊許說,有一百分的婆婆,才有一百分的媳婦!(攝影者:王燕玲)

「太太」的兩點不能點錯了,點得太高,變成犬犬,整天叫,肯定把先生嚇跑;沒有點也不行,變成大大,整天頤指氣使,先生只能去找小小。紀媽咪形象的比喻,生動的描繪,現場的太太們頻頻點頭,露出贊許的微笑。  

有一年的春節,紀媽咪穿了一套絲絨衣裙回花蓮向上人拜年,坐在籐椅上。突然上人問:「可以坐嗎?」紀媽咪一時啞口無言,不知如何以對,卻仍是恭敬地回答:「剛才在慈院就是坐著的。」上人說:「那是沙發。」

剛開始,紀媽咪還是不太明白什麼意思,後來才逐漸想通。原來,穿絲絨要看場合,質料嬌貴細緻適合坐在沙發上;而坐在硬的籐椅上,則容易倒毛失去光澤,就如同嬌貴的太太小姐們養尊處優,稍微吃些苦、受點挫折就受不了。

當紀媽咪把想明白的道理跟上人講時,上人微笑地說:「當粗布還不夠,要當牛仔布才耐磨呀!」紀媽咪告訴大家,人生要耐得住磨練,才會更加的光彩,正如修行是沒有終點的跑道。

心燈常點亮  生命要綻放

由於媽媽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從小在舅舅家長大的會眾郝小愛,聽了紀媽咪的分享,讓她對未來多了一分安心。來到外圖廈門書城,被講座吸引過來。為了更清楚地聽到紀媽咪的分享,她和朋友從後排換座到了第一排。

近三十歲的郝小愛因為生活的遭遇與經歷,對未來一直懷有恐懼的心理。「原來對婚姻非常恐懼,認為自己不會走進婚姻。」紀媽咪的智慧給了她很大的啟發,讓她知道,當無私地去愛一個人的時候,別人會感受到。郝小愛說,做人就是要多付出,自己以後如果遇到事情,一定不去抱怨,而是要透過自己的行為與愛的力量去影響別人。

志工徐斌、張衛國夫婦特意把兩位媽媽一起帶來聽講座。紀媽咪的故事非常生活化,非常平實,兩位媽媽聽得非常認真。當紀媽咪向徐斌的婆婆問到:「這個媳婦怎麼樣?」老人家滿意地說:「很好,很孝順!」紀媽咪讚許道:「有一百分的婆婆,才有一百分的媳婦,您很棒!」

紀媽咪用她親身經歷的一個個小故事,向大家闡述生活中的大道理。「進慈濟,其實就是在修身養性,修身齊家。祥和一個家庭,就是祥和一個社會。」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chang6200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愛無礙心智障礙服務方案
讓大孩子維持社會功能,培育自立生活能力,提升信心及獨立性。讓家人獲得喘息,降低社會中高壓家庭的風險。
~大孩子需要您的支持,讓愛持續前進~
劃撥帳號:22587522  
戶名:臺中市愛無礙協會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