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star5566
見習騎士 | 2016-1-30 22:13:24

【文/何美如】
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漸具雛型,新藥、醫材表現突出,尤其是新藥在國際市場更是崢嶸頭角,寶齡、智擎步入收成期,里程金、授權金及銷售權利金陸續進帳,中裕獲美國DFA突破性療法資格,靜脈注射型愛滋病新藥力拚2016年第三季上市,浩鼎則預計2016年2月前解盲,放眼歐美市場。

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認為,台灣生技產業已出現幾個亮點,未來確實很有機會,不過,現階段僅能證明「台灣這片荒地上還能種稻,無法證明能結成稻穗、煮成飯」,繼續發展才有機會獲得國際認可。

他強調,現在是關鍵的臨界點,只要海外資金、人才、好的題材進來,產業就有希望。

在全球競爭的擠壓下,他說,「我們正處於生死交關,機會就這一次,絕對不會再來」,就像世界盃16強賽,沒有擠進入圍,就別想打進國際。台灣生技不要說世界第一,能進亞洲盃16強就很不錯,重點是先拿到入門票,不然,未來台灣的生技業就會變成一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本土產業,只能吃到在全球醫藥市場占比一點點的亞洲市場。

政府態度攸關生技產業發展,他感嘆,很多起步時間比我們晚的國家,包括新加坡、香港、韓國、中國通通上來了,中國甚至已有產品授權給美國大藥廠,看了令人傻眼!為何台灣那麼慢,到現在沒有一個藥物被國際大廠授權出去?甚至五年前被罵成歐豬五國之一的愛爾蘭,現在已經蛻變成歐美的「生技矽谷」,實在太令人讚嘆了,而這一切都取決於政府的高度、決策及膽識。

他認為,發展生技不可能各個次產業全都做,應先聚焦做出幾個榜樣,向政府、民間甚至海外證明,台灣有環境、有能力發展,且回收非常大;目前新藥、醫材發展位居領先位置,一旦起來,就會帶動其他次產業慢慢起來。雖然新藥產業的性質就像撐竿跳,跳過去就進入爆發點,也可能臨床都失敗了就回到原點。但觀察檯面上的十多家新藥公司研發成果,及政府積極推動態度,其實「不用悲觀」。

未來五年挑戰仍大

綜觀生技業未來五年發展,張念慈認為,最大挑戰是選題,台灣缺乏「表現紀錄」(track record),沒有績效,尚未在國際證明有發展成產業的能力,無法從國際引進具未來性、爆發力的題目;以最近很紅的免疫治療,外國公司來問哪間學校、哪間公司有相關經驗,根本就答不出來;國內學研單位的好題材受限規模資金不足、人才無法配套,走得也很艱辛。

----------------------------------------------------------------------------------------------

有生技股的朋友注意了
二月即將公布解盲成績
整個生技類股即將連動!!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S.O.H
高級版主 | 2016-1-31 00:28:18

本帖最後由 S.O.H 於 2016-1-31 00:30 編輯

一直以來,生技與綠能就是燒錢產業
沒賺幾個錢,股價卻是嚇嚇叫(如:6130基因)
即便如此,總有人會透過各種手法,催眠投資人積極參與
賺錢的人當然有,但賠錢的人不計其數,占比遠遠超過前者
有先見之明者,敬而遠之~
好高騖遠、不知天高地厚、或是自我感覺良好者,就去賭賭自己的八字硬不硬吧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