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叫我惡魔
威爾斯親王 | 2016-4-16 08:59:24


▲中南美洲盛行的茲卡病毒,乃經由「埃及斑蚊」頂咬人體傳播。(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美國衞生局一分關於茲卡病毒的報告指出,本土發生第一起男同性戀者,經性行為而感染茲卡病毒的案例。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統計,目前全美已至少出現6起因性行為傳染茲卡病毒的個案。

根據法新社報導,1名在委內瑞拉感染茲卡病毒的男子在返抵德州後,與男伴發生性行為並且將茲卡病毒傳染給男伴,2人之後均出現發燒、出疹、紅眼症等併發症。

美國疾控中心表示,茲卡病毒會透過陰道和肛門性交傳染,2016年2月德州也傳出首例透過性行為傳染茲卡病毒的案例,之後美國也出現至少5起異性間的性行為感染茲卡病毒的案例。

「茲卡」病毒由「埃及斑蚊」傳播,是黃熱病毒的一種,感染後的患者常會出現發燒、全身瘙癢、痠痛、皮膚出現紅斑、非化膿性結膜炎等症狀,有時也可能會伴隨神經系統併發症,嚴重者甚至會死亡,若孕婦感染茲卡,新生兒則會罹患小腦症(Microcephaly)。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我現正努力完成【好市民達人】,請大家多多支持!
只要按「感謝」就可以囉!
台灣好友 : http://www.jkforum.net/thread-6598346-1-1.html
大陸好友 : http://www.jkforum.net/thread-6598346-1-1.html
回覆 使用道具
KuanhuahChen
版主 | 2016-4-16 11:48:34

所以丫...做人不要亂亂來!!
近年來愈來愈多奇奇怪怪的人畜的共通病變,如SARS、流感等..



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 virus infection)是由茲卡病毒(Zika virus)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為黃病毒的一種,主要是經由蚊子叮咬傳播,最早在西元1947年於烏干達的茲卡森林中的獼猴體內分離出來。目前依據基因型別分為亞洲型和非洲型兩種型別,在中非、東南亞和印度等都有發現的紀錄。過去只有少數人類病例的報導,直到西元2007年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爆發群聚疫情,才對此疾病有較多的認識。


前認為是由斑蚊屬的病媒蚊和靈長類動物形成病毒傳播的循環,但詳細病毒傳播過程尚待進一步研究。
主要是人被帶有茲卡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經過約3至7天的潛伏期後(最長可達12天)開始發病。感染者在發病第1天至發病後11天,血液中存在茲卡病毒,此時如再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將在病媒蚊體內增殖,約15天左右,病毒進入蚊子的唾液腺,就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而當牠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這個健康的人就會感染茲卡病毒。此外,也曾有疑似經輸血及垂直感染的案例。

臺灣可傳播茲卡病毒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這些蚊子的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其中埃及斑蚊的胸部背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的白色縱線及中間一對淡黃色的縱線,較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人為造成積水的地方;白線斑蚊胸部背側中間有一條白色且明顯的縱紋,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斑蚊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外出時要特別留意做好防蚊措施。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