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COOOL9
王室 | 2016-4-22 00:28:05





台灣農業到底該何去何從?有機、產銷履歷是不是台灣唯一的出路?台灣的農業如何在全球化的市場機制下競爭?今年返鄉務農邁入第6年的林宏燦,左手扛鋤頭,右手搖筆桿,用在地農民的身份,為農業政策提出最擲地有聲的建言。


看成本重效率 種田前先打算盤


今年36歲的林宏燦,從一開始念紡織工程、大眾傳播到體育系,出社會後曾短暫當過職棒防護員、民代助理,受政府宣傳吸引而回雲林務農,期間又受太陽花學運影響,競選里長。看似毫不相干的經歷,卻成為林宏燦務農的養分。他笑說:「大學憨憨的不知要做什麼,轉了一大圈才從體育系畢業,但當時職棒簽賭問題很嚴重,不想再當防護員,剛好認識幾位政治圈和務農朋友,就萌生投入政治和農產的想法。」

關心家鄉雲林縣農產狀況,便投身農委會「漂鳥計畫」,返鄉種植洋桔梗與小番茄。「我從朋友身上看見他們對土地的熱愛,我也想證明務農可以賺錢,自己當老闆不用看人臉色,不是很好嗎?」

之所以選擇洋桔梗與小番茄,完全是成本考量。林宏燦笑說,自己的種植方式其實很懶惰,因為身兼多職,所以總是會想著該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來完成農作,相較於許多農夫不多思考就直接投入農作,林宏燦總會仔細預估成本,再計算有多少工人可以運用,進而預估產量,盡量達到農事作業上的最佳化。

除了生產部分,林宏燦也利用社群平台和部落格,銷售自己和其他農友們的農產品,並且率先起用第三方支付功能,導入專業分工的概念,增加生產和銷售端的工作效率。

光靠熱血不夠燒 「農業真的不是做身體健康的!」

林宏燦看過許多熱血返鄉想要務農的年輕人,一頭栽進來,結果血本無歸,負債累累。他認為光靠熱情真的無法持久,這種只靠燒成本的做法,對一個產業來說,一點也不健康,或許不求賺大錢,但是基本要能讓農民維持溫飽,付得出貸款,而不是完全讓農民變成另類的啃老族,花光家中積蓄,才能讓一個農業經濟正常運作。

一路走來,務農6年的林宏燦認為自己「越做越火大」。長期以來與國際花卉市場競爭,越是看到台灣農業發展的不足,越是想以不服輸的心態,證明自己能與他國競爭。他不僅自己身體力行,也在空閑時間,將自己的理念化為文字投書到各大媒體,與更多產官學界的人交流。

林宏燦也建議未來希望投入農業的年輕人,應該要「眼睛睜大一點,腦子放靈光一點」,在真正投入以前應該要到處看看,先計算成本、效益,算清楚自己應該要達到多少營業額才能活下去。

生活不是粉紅色的夢境,經濟壓力隨時都會排山倒海而來,他強調:「農業真的不是做身體健康的!」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阿貝貝 + 9 感謝大大分享
blueclover + 5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4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高興高興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