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angelmax9752160
伯爵 | 2016-10-15 00:12:46


隨著經濟成長停滯、人口高齡化及勞動力短缺,以小農為主的日本酪農業原本已步向衰微,但近年開始引進自動化機器人系統,意外成為轉機。圖為Kalm角山牧場乳牛。翻攝彭博


過去20年來日本本土牛奶產量持續下滑,在2014年跌到30年來最低,經濟成長停滯、成本比價格漲更快,加上年輕人對勞力密集的酪農業興趣缺缺,老去的農夫找不到接班人,導致日本酪農產業看來前景黯淡。但放棄原本金融業工作的川口谷仁(Jin Kawaguchiya),找到了日本酪農業的新生機:機器人。擠好1頭不用10分鐘 產量近乎日本同業10倍川口谷已將16年前從嶽父手中繼承而來、位於北海道江別市只有20頭乳牛的牧場,一步步改造成亞洲最大的自動化擠奶工廠。在他的牧場裡,自動化機器人每天為360頭乳牛擠奶3次,照顧牛隻的飲食需求,並收集牛糞以供發電。現年44歲的川口谷說:「如果沒有機器人,我可能得雇用多達15個兼職工人來照顧牛隻。因為使用了那些機器人,我每年能夠省下1500萬日圓(約460萬元台幣)。」川口谷在繼承嶽父的牧場前,毫無相關經驗。但他仍選擇辭去當時在金融貸款機構SHOKO Fund的工作,因為他從改變傳統酪農生產方式,看見過上更好的生活的機會。為擴大生產規模,川口谷首先合併了鄰近4座牧場,在2014年成立「Kalm角山」公司;該公司目前畜養了約610頭乳牛,其中380頭為去年買入,不能提供牛奶的子牛或懷孕母牛則有250頭。然後約14個月前,川口谷投資15億日圓(約4.6億元台幣)安裝自動化機器人與發電機,並預期自家牧場今年的牛奶產量將增至4500公噸、是去年的4倍,明年進一步升抵5600公噸,近乎是日本牧場平均產量的10倍。1台機器人可處理多達60頭乳牛、每天生產3公噸牛奶;透過全自動系統管理,機器人可利用鏡頭辨識每頭乳牛,尋找正確位置並在擠奶前進行消毒,整個過程所需時間不超過10分鐘。這讓川口谷更有餘裕對牛奶產出、品質和牛隻健康進行資料分析,提高時間利用效率。家庭式小農消失 巨型牧場興起川口谷說:「年輕人不願意接下父母的農場,因為沒辦法看到光明的未來。比起其他工作,這份傳統職業賺得錢非常少。」然而機器人改變了一切。Kalm角山目前已是北海道西部最大牛奶生產商,且在邁向自動化這件事上,川口谷並不孤單。身為日本酪農業重鎮的北海道,已引進超過100台擠奶自動化機器人系統,雖然牧場數量持續減少,但剩下的規模卻愈來愈大,並開始出現所謂的「巨型養殖場」(mega farm)。日本牛奶產量開始隨之回升。今年上半年日本牛奶產量年增1.1%至378萬公噸,可望連續2年出現增長,脫離2014年所創1984年來新低733萬公噸。三菱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武田洋子表示,機器人在日本酪農業的普及速度可能將比其他國家快,因為日本酪農業大部分為小農式家庭牧場,且從業人員大多年事已高,面對勞動力短缺現況,亟需提升效率。官方資料顯示,過去8年來日本酪農業者已減少28%至1.8萬家左右。同時農業人口平均年齡愈來愈高,截至去年已達67歲,遠高於2005年時的63.2歲。(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辭去金融業工作、投入嶽父牧場改造的川口谷仁,已成北海道新型酪農範例,所經營的牧場明年產量預期將達日本酪農平均產量的10倍。翻攝彭博

日本牛奶產量在2014年降至733萬公噸,創下1984年來最低,但去年來已展現回升跡象。翻攝彭博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hokou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姿蓓
威爾斯親王 | 2016-10-15 00:51:16

想喝喝看的說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hokou + 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