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mis722
威爾斯親王 | 2016-10-23 17:40:58

氣球再多也枉然,好的結構才能保命


699.jpg

現在乘用車的鈑件幾乎是以塑料居多,舉凡前後葉子板、車門甚至尾廂門多是塑膠材質,高級一點的則是鋁合金,而將金屬鋼材省下的就是為了以輕量化達到省油效果,然而一味地追求輕量化雖然可節省車主的油資,但既有的車體或者大堆頭氣囊真能保障乘員生命安全嗎?

基本上要輕量化除了從外觀上減重,車體結構和材質也是相當重要,要同時達到輕量化和節能且不失去安全性,最常也最廣泛使用的材質莫過於鋁合金,這種以銅、鋅、錳、矽、鎂等元素構成、於20世紀初發明的合金,具有輕量、高剛性、耐腐蝕等特性,一開始用於航空飛機,但日後則運用在汽車上,像英國Jaguar早在1922年就拿來打造側邊車,旗下XJ更是同級車中第一輛全面使用鋁合金材質的量產車,這項以鋁合金打造的車體技術一直沿用至今;德國Audi則提出ASF(Audi Space Fram)、MSF(Multimaterial Space Frame)與Audi Ultra的科技,複合材質車體儼然成為一種趨勢,當然這些表面上看不見的改變不僅對節能和輕量化有所幫助,更攸關車內乘員的生命安全。

然而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說,買車的價值除了可享受品牌和動力性能外,看得到、摸得著的配備才是真的,對於那些預防性的安全配備,甚至隱藏在光鮮亮麗表面下的高科技金屬結構完全不在意,畢竟在他們的認知裡既然花錢購車就是要彰顯,面子的重要性遠高過裡子,殊不知骨子裡頭的玩意可是關係到生命,因為主結構強要比起外觀的表皮來得更重要,所以會有車廠不惜成本導入這項材質來打造車體,為了就是希望能在達到節能、舒適、性能這些目標之餘,亦展現對生命的尊重。

然而大多數人總認為「倒楣事絕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反正就慢慢開即可,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倘若哪天真的發生碰撞意外,單靠氣囊可是無法完全保護乘員,而一般金屬車體強度和剛性也沒有鋁合金或者複合材質來得好,雖說要付出更多的銀兩,至少花錢就可讓生命更有保障。因此在不斷減重一味追求節能、性能之餘,勢必要思考什麼樣的車體結構能帶來更多保障,否則遭逢意外事故恐會讓無價的寶貴生命消失。




评分更加严苛 E NCAP2015碰撞测试简析


作者: 蔡至兼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