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lifei200196
伯爵 | 2009-3-10 09:22:01


杜平

  美國第三任總統約翰·亞當斯說,美國“不會專門到國外去尋找猛獸來摧毀,她是自由與獨立的美好祝福者”。可是,自從19世紀末美國逐漸取代英國成為龐大的新興帝國之後,華盛頓的歷任執政者都未聽取這位建國先驅的忠告。相反,在很多時候,美國好像都在海外尋找對手或者制造敵人。

  以亞當斯提出的外交理想來衡量,美國“無瑕號”軍艦不遠萬裡前往海南島附近海域,據說是測探中國海軍的動向,可以說也是“尋找猛獸”的行動。“無瑕號”當時所在的位置雖非中國領海,但卻是中國的專屬經濟區,其行為狀態不是無害通行(innocent passage),而是海上作業。無論美國在主觀上是否把中國當敵人來監視,但從中國的角度看,必定會產生“來者不善”的感覺。就像人際關系,假若自己被別人上下打量,而且是近距離盯視,雖然沒有構成有形的傷害,但心理上必定會有被冒犯、被威脅的感覺。

  奇怪的是,事情發生之後,美國不知出於何種考慮,搶先聲張此事,指責中國船只滋擾“無瑕號”,結果把事情鬧大,以至於變成了兩國之間的重大爭執。我們可以想像的是,假若美國不出聲、不指責,中國方面很有可能為了保全雙邊關系的“大局”而保持沉默,等待來日私下交涉。孰料美國反過來以受害者身份公開提出指責,中國當然不會接受,所作出的強烈言辭反應也在情理之中。

對國際海洋法各取所需

  從雙方近日來的言辭來看,中美之間的最大爭執點,在於“無瑕號”測量船在中國專屬經濟區海域作業究竟是否合法。中方指責美國軍艦未經許可進入,違反了國際法和中國法律;美國指出那一水域屬於公海,不是中國領海,所以沒有違法的問題。由此可見,雙方似乎都能找到對自己有利的法律依據,都可以為本國船艦在當時所作的行為提供正當性。

  用國際海洋法來檢視兩國船只的行為是否正當,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在處理類似復雜的國際糾紛時,法律並非萬能,甚至在很多時候是無能為力的。就此次海上對峙來說,雙方都援引法律來自我辯護或指控對方,雖然完全必要,但卻是最原始的反應模式,也是基於最低的標准之上,與兩國誓言要開展“戰略合作”的目標極不相稱。

  不錯,中美兩國必須用法律來規範和監督各自的行為,但作為兩個重要的大國,若只是滿足於“不逾越法律”,那是遠遠不夠的。這是因為,如果只以法律的低標准來要求自己,那麼,兩國都能為很多損人利己的行為找到正當的理由。

  就比如中美貿易之爭,假若中國不負責任地拋售美國國債,或者為了擴大出口而使人民幣貶值,在法律上是沒有障礙的,但這是否就意味著中國可以為所欲為?當然不是。同樣,美國說“無瑕號”並沒有違反國際法,即使這種說法是成立的,那也並不意味著在他國專屬經濟區從事偵測行動,就是可以接受的正當行為。

  中美關系建立在法律框架之上,但其發展現狀已經超越了“只要不違法就可接受”的低層次;中美之間同樣互有期待,而且期待越來越高,早已超越了只能用法律來約束對方行為的階段。而在此次海上對峙事件上,有關法律只是判斷是非對錯的標准之一,況且雙方站在不同的角度竟然得出不同的結論,結果必定會使事情不了了之,無助於將來。因此,關鍵還在於兩國政府,它們必須站在更高的位置,用政治眼光和政治共識去面對和處理,以便防止發生更加危險的事端。

自相矛盾的對華政策

  事實上,就法律層面而言,法律並沒有要求中國必須做美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更沒有規定中國必須在金融危機中與美國“同舟共濟”。若以“違法”和“不違法”的低標准來要求,雙方都無須顧及對方的利益和感受。從中美過去的交往來看,很多爭執和衝突都與此低標准有關。以最低的標准來寬容自己,以最高的要求去約束對方,這是強權者所喜歡的邏輯。

  昨天,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和中國外長楊潔篪在華盛頓舉行了會談。在談到這次海上對峙事件時,希拉裡表示雙方將作出努力,以避免類似事件的重演。當前,中美兩國正試圖以合作的態度來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尤其是在倫敦金融峰會即將召開之際,美國很需要中國給予支持與合作。在這種背景下,兩國外長低調、平和地面對這一不愉快事件,當然是明智的做法。至於是否真有意願確保不再發生類似事件,我們只能觀望。

  由此也可以看出,對於海上對峙事件,美國國務院和五角大樓的處理手法是有所不同的,這反映出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政策有明顯的自相矛盾之處。而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中國政府和民眾對美國的戰略意圖始終懷有深刻的疑慮和不信任感。美國一邊要求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要求中國承擔振興世界經濟的責任;一邊卻不顧中國的感受,高調批評其人權狀況,指責北京對待西藏的政策,在中國沿海地區及其上空頻繁地進行軍事偵察。

  美國的這兩個面孔和兩種行為,既削弱了對華政策的信譽,又強化了中國民間的反美情緒。目前在中國,就如同在美國一樣,民間情緒是可以影響外交決策的。對此,美國的決策者有必要予以重視。

  中美此次海上對峙並非是很嚴重的事件,但其像征性卻很明顯。美國百多年前從大洋彼岸向西擴張,並最後占領了菲律賓,此後就一直是太平洋地區的主導者或主宰者。現在,雄心勃勃的中國正在快速冒起,原有的均衡狀態遲早會被打破,美國經常對此作出一些自相矛盾的反應,甚至習慣性地露出帝國心態,一點都不奇怪。若認識到這一點,中國在面對類似事件時,也許就更有耐心和智慧。

作者是《聯合早報》評論員


[ 本帖最後由 lifei200196 於 2009-3-13 09:43 編輯 ]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zxc835629
大公爵 | 2009-3-10 17:20:33

雖然有合作   但朋友也可能變成敵人阿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9-3-10 21:49:21

回應 #1 lifei200196 的主題

讓美國人知道南海不是他家後院!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