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最後由 ShoyuMai 於 2016-12-30 12:40 編輯
台灣企業主想要提升競爭力
只會用一種作法,也只願意想這種作法
就是[削價競爭]
這本質就是一種惡性競爭
今天依靠比同行更低的價格取得訂單了
明天其他公司迫於沒有訂單就會出現更低的價格
漸漸地產品的利潤當然越來越低
而這時產品利潤低微,就只能從其他地方來增加利潤
就是人事成本了...
這是多數中小企業主的慣性思維
而台灣企業還是以中小企業為多數
小弟實在搞不懂
這樣搞到最後只是會是倒閉關門的結果
為什麼在訂單變少時不是先思考如何提升品質
這樣客戶有好的產品,又能做出更好的產品
更願意多花錢買下產品
不論上下遊都是相輔相成的互惠行為
員工也因為公司收益變大了
福利也能相對地跟著提升
而更願意為公司付出心力
公司又能在員工努力下更加提升產值
這樣就能造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為何卻要短視近利的只想拿下眼前的訂單呢?
小弟這樣一個三流大學沒畢業的肄業生都知道這個道理了
那些在社會打滾多年,學經歷都高出許多的老闆們卻不懂
真的不曉得怎麼一回事
小弟才從前一家公司離職約一個月
再提離職時有提到要我希望我怎麼樣怎麼樣的
慢慢會在調薪
但是,從過三個月試用期以後,卻還是領跟剛進來一樣的底薪
我就知道待不住了
提離職時我也想說一些公司的狀況
但,我才剛開口說這邊我不太能適應
馬上被總經理回了一句:你覺得別的地方好那就走啊!
老闆兼任總經理...我連理由都還沒說一句也沒心情再說下去了
慣老闆只要聽不爽的就一概否定
聽不進任何建議
不是要找員工,是只想找奴才
全公司包括副理都一個樣
生產方式錯了,良率低,報廢高(更早在科技廠,良率低於99%就大條事了)
老闆沒說話沒指示:繼續錯下去
老闆講話了,放出指示了,沒效果:錯的方法繼續錯下去
偏偏老闆整天指責人做得如何如何
看不下去自己下場,搞得一團亂跑掉
又不肯聘請專業人士,只願意自以為是...
現在只覺得在那待了5個月,只是浪費了在現在新公司的五個月年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