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H601118
區版主 | 2017-12-11 19:24:10


若不小心吃下肚沙門氏菌汙染食品,患者感染後6至48小時會出現噁心、嘔吐及下痢,且伴隨發燒及腹絞痛等,其中約5%的腸胃炎病人會發生菌血症,當中又有5%至10%會導致轉移性局部感染。圖/ingimage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即時報導

法國問題奶粉疑受沙門氏菌汙染,下令大規模召回,不少消費者憂心。食品受沙門氏菌汙染,若不小心吃下肚,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顯示,患者感染後6至48小時會出現噁心、嘔吐及下痢,且伴隨發燒及腹絞痛等,其中約5%的腸胃炎病人會發生菌血症,當中又有5%至10%會導致轉移性局部感染,如蕈狀血管瘤、骨髓炎、關節炎等,有時肝脾等處會出現膿瘍,以嬰兒、長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狀較嚴重。
沙門氏菌的感染常發生於一般人群,大流行則常見於兒童醫院或機構、餐廳及護理之家等人口密集機構,多數發生原因是食物來源遭受汙染、少數是帶菌者汙染食物、或人與人直接糞口接觸導致。常見的受汙染食物如生或未煮熟雞蛋、雞蛋製品、牛奶、奶製品、肉製品等,當食物保存不當,沙門氏菌更易在高溫下繁殖,有時突發的疫情也與受汙染的生菜或水果有關。

其中較高風險的族群,包含胃酸缺乏、接受制酸劑治療、胃切除、服用廣效抗生素治療、癌症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劑、虛弱者如營養不良較易被感染。

疾管署提醒,預防感染的方式,包含烹調前、餐前便後勤洗手、食物以保鮮膜包裹後置入冰箱,再次食用前應加熱煮熟、被蒼蠅沾染及過期或腐敗的不潔食物應丟棄、社區水塔常清洗及消毒、牛奶和奶製品應滅菌再食用等。

但若不慎遭感染,雖不需給予抗生素治療,但腸胃炎仍應多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而小於3個月新生兒、大於50歲以上長者、器官移植患者、血液腫瘤患者、HIV感染者、有人造植入物的病人,如人工血管、心瓣膜、人工關節等、以及鐮刀型貧血患者若出現持續性高燒、疑似菌血症或腸道外感染情形,應接受抗生素治療,避免移轉性感染。

●避免沙門氏菌感染預防保健
WHO食品安全5要訣

1.保持食品清潔

2.生食熟食要分開

3.食物完全煮熟,尤其是雞蛋與家禽肉類

4.食物保存在安全的溫度

5.使用安全的飲用水與食品

一般防治措施

1.烹調食物前或餐前便後勤洗手,小心處理食物

2.食物應以保鮮膜包裹放入冰箱,食用前應加熱煮熟

3.沙拉及冷盤保存格外謹慎

4.被蒼蠅沾染、過期或腐敗等不潔食物應丟棄

5.牛奶和奶製品應滅菌後再食用

6.水塔應經常清洗及消毒,旅行或野營時用水煮沸消毒

7.水泥砌磚水塔若已生苔,請更換成不銹鋼製品維護飲水衛生

8.確實撲滅並阻隔蒼蠅等病媒,垃圾應加蓋並定時清除

9.如有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病徵應就醫,並避免處理食物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5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EZCat + 10 感謝好友分享 !
俠者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eeeee1 + 12 感謝大大分享
santy013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Andy860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56  金幣 + 24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eeeee1
威爾斯親王 | 2017-12-11 19:54:22

食安問題越來越多~防不勝防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H601118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