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joemcc
皇帝 | 2018-1-22 19:32:36



過去有科學證據表明你會到哪裡上學,基因在冥冥之中起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力;現在來自史丹佛大學、杜克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團隊指出,社會結構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不過這些發現雖然確實指出遺傳與社會行為的相互影響性,但研究不是決定性的,你可不能因此責怪你或你朋友的基因。

過去研究發現,人們與配偶、成年後的朋友往往出現遺傳上的相似性,也許是因為人類會自然而然傾向和自己有共通點的人在一起。但這種潛意識靠攏行為是如何發生的?來自史丹佛大學、杜克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團隊合作,利用美國「青少年至成人健康國家縱貫性研究(Add Health)」數據對 5,500 名青少年進行長期研究。

當你的健康與行為確實受到另外一人影響時,一種稱為社會遺傳效應(social genetic effect)的原因可以解釋這種聯繫,此次研究結果也與最近一項探討「室友彼此受到社會遺傳效應影響」的小鼠實驗結果相同。

研究發現,你和你朋友的遺傳相似程度比隨機路過的陌生人還要高,平均為已婚夫婦的三分之二,論文第一作者、史丹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 Ben Domingue 說,朋友間的遺傳相似性強到足以檢測出來,當然,若和兄弟姊妹等家族成員相比的話還是遠遠不及。

這種效應可能是由於社會結構同質化,也可能是個體基於共同特徵而糾葛在 一起,你吸引的、被你吸引的朋友,很大程度上受遺傳學塑造。研究人員說,朋友之間的遺傳基因影響力可透過一些行為展現出來,比如你朋友習慣熬夜工作,很可能也會引發你熬夜工作,進而影響你的教育程度。

當團隊在比較同班同學的基因組時發現情況變得有趣,他們彼此之間大約一半以上的基因從遺傳學角度來看都是相似的,研究人員認為,這反過來突顯了社會結構(相同的環境、背景)於塑造遺傳相似性的「淺威力」。

究竟是我們積極地選擇了要靠近哪些人,亦或我們更主要受到客觀的社會結構影響?Ben Domingue 認為社會結構的影響更大,類似情況比如你小時候會到哪間學校、哪種類型的學校就讀,很大程度上是父母決定的,教育成就通常更偏向社會背景化。

於是久而久之,終於變成「什麼樣的人教什麼樣的朋友」?不管你和你朋友相遇是冥冥中注定,還是社會結構讓你們的基因更為相似,相交就是緣分,彼此都有一個機會互相學習。這份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asisto + 30 + 30 恭喜完成120萬
Kaixii + 20 感謝大大分享
santy013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56  金幣 + 3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要消滅我的人還真不少  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一堆皇帝都不值錢囉!可不可以有更高的頭銜?
多的是把自己管理的版當作是個人專版部落格的版主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叫人死不瞑目
亂刪文、惡意舉報者死全家
臺灣的職棒跟政治一樣,再怎麼爛也都有人會挺下去
社會多是雙面人,表面跟你聊得來,背地裡詆毀你到一個極致
高X裡只有一個不是渾蛋
論壇真是多采多姿時不時就有瘋狗跑出來咬人
回覆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小黃牛
王子 | 2018-1-23 13:01:54

是500年前都是一家人的概念嗎?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