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bingo95
王子 | 2018-1-28 09:33:22

2018-01-28 09:24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全國教師會昨晚指出,剛結束的大學學測國文科選擇題的第3題選項向明<七孔新笛>引文內容曾出現在教甄、暢銷參考書、學校段考及網路試題中,命題有失公允。記者鄭清元/攝影

全國教師會昨晚指出,剛結束的大學學測國文科選擇題的第3題選項向明<七孔新笛>引文內容曾出現在教甄、暢銷參考書、學校段考及網路試題中,命題有失公允。大考中心主任劉孟奇表示,這一句引文並無法單獨決定此題答案。即使考生答對這一句引文,還有至少其他兩句必須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答案。他說,「以後會再強化查核,盡量避免此種雷同情形。」


但劉孟奇也說,大考中心現在每次出題都要花很多時間做此一查核工作,只是還是難以保證萬無一失。「別處曾經入題,大考就不宜出現」的原則有其一定重要性,但是就某些基本題或選材而言,此一原則無限上綱是否會讓大考考題越來越走偏鋒,取材越來越冷僻,對於教學與學習是否是好事,恐怕也是必須仔細考量的。


全教會昨天表示,該會評論教師群提供,國文科單選第3題的乙選項曾一字不差出現於下列試題中:1.教師甄試國文詞彙測驗題庫(阿摩線上測驗)、2.高三題庫(阿摩線上測驗)、3.99年新北市樹林高中高三上第一次段考、4.翰林版「國文大勝戰」參考書(第四冊整理)、5.三民版「語文能力習作」第一冊第四課,「雖只涉及一項,但幾乎可以決定答案,有失公平。」

對此,劉孟奇表示,初步查詢資料看來,這一題是常見題型,似乎從96年起,就有不少高中在國文科考試中考過類似題目,引文多有不同,但是向明<七孔新笛>看來是經常出現的引文。為什麼這句引文會在那麼多來源出現,主要原因應當就是向明這一句詩句太令人印象深刻,也非常適合此題考動詞的題旨。

劉孟奇說,事實上,如果出題老師真的是從上述來源中參考出題,這些來源中的引文極多,出題老師為何只使用其中一句引文?或者反過來說,如果其他三句都有意避開,為何這一句不避開?比較可能就是出題老師選擇了自己印象深刻的詩句,而正好就是其他出題者也容易想到的引文。

另,全教會指出,這次語體文取材和104學測太多相同,語體文考手法賞析,內容皆取材〈孔乙己〉、〈散戲〉、〈一桿秤仔〉、〈髻〉;選文也選齊邦媛文章,非常雷同,實在需要取材更廣泛多元,以免影響學生。

對此,劉孟奇表示,至於手法賞析中的內容取材〈孔乙己〉、〈散戲〉、〈一桿秤仔〉、〈髻〉、齊邦媛文章等熱門材料,應是出題老師考量試題中宜有一些材料為學生學習或教師教學較為熟悉的材料,以平衡試卷難易度。

他說,這次國文選擇題的取材已經非常廣泛多元,包括實用文本、科普、文學評論等,甚至連卡牌遊戲都結合國學常識入題。當然,如果高中教學現場希望以後大考的取材再更為多元,也會轉請以後的命題老師注意這一點。

最後,劉孟奇說,國文研究員對四篇文章另外補充,所提四篇文章(孔、散、一、髻)都是考試說明中的A類教材選文(四、五家版本共同選文),因此歷次考試才會多所由此取材,其目的是作為教材選文試題,評量考生課內學習成果。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neiloo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ihlocveg
威爾斯親王 | 2018-1-28 10:13:30

為什麼有出現過的就不能再出現? 有出現就有失公允??

這我完全無法理解?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之音
王子 | 2018-1-28 11:16:32

不管是如何 總是會有人不滿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e9219211
侯爵 | 2018-1-28 11:27:40

不意外,每年都有爭議啦~
考試就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