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senten1980
王子 | 2018-2-22 09:54:56

2018-02-22 01:22:10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陳怡慈/專題報導


台東池上、關山是優質米倉,農糧署將稻米納入農民保險。記者潘俊偉/攝影

池上伯朗大道吹起刺骨寒風,立春前正是池上水稻播種時節,農民踩在溼冷泥巴裡翻犁灌溉浸水,駕著插秧機在田裡來來回回,一根根秧苗以整齊劃一的姿態,在田裡立正站好,望著這一片辛苦播種的秧苗,農民心中期盼著:風調雨順大豐收。

花東縱谷的農會也忙碌起來,約有200多名農民齊聚在花蓮縣富里鄉農會碾米廠二樓,聽取農委會農糧署、花蓮縣農業處簡報,農委會近來力推的友善環境耕作補貼、對地綠色環境給付,及水稻農業保險等重大政策,但農民們焦點集中在前兩項補助措施,水稻保險則是乏人問津。

農委會在《農業發展條例》授權下,於1991年8月31日頒布《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明定若遇天災,地方政府可視農損程度報請農委會公告辦理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經實地勘損後,農作物的外觀受損程度達到20%,就可啟動救助。

各項目的救助金額不一,例如:水稻1公頃救助1.8萬元,香蕉、鳳梨、非改良芒果1公頃救助7.5萬元,石斑魚1公頃救助38萬元。


經濟日報提供

長年來,農漁民一遇天災,依靠的是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儘管救助金額平均不到損失金額的三成,但農漁民還是習慣領現金救助,不會想投保農業保險。

現金救助除了損害填補的經濟功能不彰,也有不少為人詬病的政治問題。

關於這點,台中市東勢區農會總幹事田士欣講得很白,「每個人受損的程度不一樣,可是一啟動的話,幾乎公告區域內所有人都要救」、「勘查災損的人,現在都是公所,講沒達救助標準的話,會被農漁民罵臭頭」。

田士欣說:「民意代表顧選票,施壓行政體系。像我們這邊來講,高接梨、柑橘、甜柿,幾乎每年都有救助到。」

他疾呼:「政府應該還有其他要緊的事要做,每年投注在這邊的金額太龐大了,意義不是很重大,現金救助制度應該要慢慢退場。」


經濟日報提供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neiloo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陳勝利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6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最近開始收集好市民代表(107.08.04達成)、好市民達人(努力中)勳章

有時間麻煩送顆愛心 感謝各位支持

https://www.jkforum.net/thread-9275131-1-1.html
回覆 使用道具
陳勝利
威爾斯親王 | 2018-2-22 10:52:21

農民辛苦耕耘養殖…發生災害當然是政府幫忙…只是一直要農民保險是不是還覺得…台灣的保險業賺的不夠嗎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