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joemcc
皇帝 | 2018-8-1 18:51:54

22395130K-0.jpg

滁州西澗

朝代:唐代

作者:韋應物

原文: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
河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叢林深處,不時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獨自橫漂在河邊上。

韻譯
我獨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
澗上有黃鸝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著夜雨急急地湧來,
渡口無人船隻隨波浪橫漂。

註釋
①滁州:州名,轄境相當於今安徽滁州、來安、全淑三市縣地。
②西澗:滁州城西郊的一條小溪,有人稱上馬河,即今天的西澗湖(原滁州城西水庫)。
③獨憐:獨愛。
④黃鸝:黃鶯。
⑤深樹:樹蔭深處。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無人管理的渡口。
⑧橫:指隨意漂浮。

創作背景
一般認爲《滁州西澗》這首詩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所作。韋應物生性高潔,愛幽靜,好詩文,篤信佛教,鮮食寡慾,所居每日必焚香掃地而坐。他時常獨步郊外,滁州西澗便是他常光顧的地方。作者最喜愛西澗清幽的景色,一天遊覽至滁州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後來成爲他的代表作之一。

賞析
這是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寫於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區,西澗在滁州城西郊外。這首詩描寫了山澗水邊的幽靜景象和詩人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
詩的前二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是說:詩人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緻。“獨憐”是偏愛的意思,偏愛幽草,流露著詩人恬淡的胸懷。後二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說: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一隻渡船橫泊河裏。這雨中渡口扁舟閒橫的畫面,蘊含著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爲的憂傷,引人思索。還更加說明韋應物寧願做一株無人關注的小草,也不願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職。末兩句以飛轉流動之勢,襯托閒淡寧靜之景,可謂詩中有畫,景中寓情。
韋應物先後做過“三衛郎”和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刺史。他深爲中唐政治腐敗而憂慮,也十分關心民生疾苦,但他無能爲力。這首詩就委婉地表達了他的心情。
這首詩中有無寄託,所託何意,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認爲它通篇比興,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有人認爲“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託意”。實則詩中流露的情緒若隱若顯,開篇幽草、黃鶯並提時,詩人用“獨憐”的字眼,寓意顯然,表露出詩人安貧守節,不高居媚時的胸襟,後兩句在水急舟橫的悠閒景象中,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憂慮、悲傷的情懷。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和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地流露出來。 表達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arde42176191 + 18 + 18 感細解析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8  金幣 + 1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要消滅我的人還真不少  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一堆皇帝都不值錢囉!可不可以有更高的頭銜?
多的是把自己管理的版當作是個人專版部落格的版主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叫人死不瞑目
亂刪文、惡意舉報者死全家
臺灣的職棒跟政治一樣,再怎麼爛也都有人會挺下去
社會多是雙面人,表面跟你聊得來,背地裡詆毀你到一個極致
高X裡只有一個不是渾蛋
論壇真是多采多姿時不時就有瘋狗跑出來咬人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