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常說眼睛是靈魂之窗,從一個人的眼睛似乎能看出很多訊息。最近一項研究指出, AI 也能從人類的眼睛解讀其人格特質。
人類可以看出對方眼睛的訊息,那 AI 也行嗎?
曾有研究指出,從一個人眼球的運動方式就能透露出這人當下的情緒或思考方式。所以當人和人互動時,就能透過看著對方的眼睛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感受到對方的想法。
如果今天,坐在我們對面的不是真人而是人工智慧(AI),AI 也能讀出人類眼球運動軌跡隱藏的訊息嗎?
最近,一項研究指出,AI 可利用人類眼球的運動軌跡,辨別出特定幾種人格特質。
從眼睛分析五大人格特質 AI 可以看出 4 種
心理學有所謂的「五大人格特質」(Big Five),分別為外向性(Extraversion)、親和性(Agreeableness)、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情緒不穩定性(Neuroticism)和經驗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等 5 種。
研究發現,AI 可有效辨別出前面 4 種,但「經驗開放性」對 AI 來說還很難成功判定。從眼神看出一個人的個性
通常,好奇心較強的人會比較常環顧四周,比較能接受新思維、心胸寬大的人可盯著抽象圖像看比較久,責任感強的人瞳孔大小變化比較明顯,情緒不穩定、有點神經質的人眨眼速度較快,經驗開放性較高的人更常將眼神從某一邊轉到另一邊,而比較樂觀的人比起悲觀的人,會花比較少的時間觀看負面事物。
找 50 名受試者來實驗
為了要確認 AI 有沒有辦法從人類的眼球運動軌跡看出一個人的人格特質,研究團隊的南澳大學神經心理學家勒切爾(Tobias Loetscher)找來 50 名(42 名女性和 8 名男性)受試者實驗。
寫完量表之後外出買東西
所有受試者要先完成五大人格特質量表,確認每位受試者的人格特質分布。
接著,研究人員讓所有受試者戴上可追蹤眼球運動軌跡的裝置(SensoMotoric Instruments),請他們走出實驗室在校園內買點東西,整個過程大約 10 分鐘,沿途都有攝影機記錄受試者的動作。
東西買完再找 AI 算算看
最後,受試者買完東西之後,研究團隊再派出 AI 分析受試者的眼球運動軌跡數據。結果發現,AI 真的能從人類的眼球運動方式,推測出當事人的人格特質傾向。
只有外向性和經驗開放性不太準
以情緒不穩定性來說,AI 的準確率為 43%、外向性的準確率為 48.6%、親和性的準確率是 45.9%,但外向性(30.8%)和經驗開放性(27.2%)的準確度相對來說比較低。
眼球運動特徵 可以用來預測人格特質
研究團隊的勒切爾說:「由於我們的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方法,我們不只驗證了日常生活中眼球運動扮演的角色,我們也展示了眼球運動特徵可用來預測人格特質。」
其實,先前也有類似研究,且該研究也得到幾乎相同的結果,但這次實驗是第一次讓受試者走出實驗室進行資料收集。
讀出語言之外的訊息
研究團隊們認為,這次的研究如果能再進一步改進、提升 AI 判讀人類個性或行為的成功率,如此一來機器就能有相對回應,進而改善人類和機器間的互動方式。
勒切爾說:「今天的機器人或電腦並不具社會意識,所以它們沒有辦法解讀語言之外的訊息。這項研究為機器人或電腦開發提供了一些機會,讓它們能更自然、更理解人類的社交訊號(social signals)。」
眼球軌跡追蹤技術的隱私問題
然而,這項研究也引來一些人對隱私的憂慮。舉例來說,現在有不少機場的自動通關系統就是掃描眼睛,Facebook 等科技公司也有相關眼球追蹤技術,此技術已越來越融入現代人的生活。
墨爾本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卡蒂爾(Olivia Carter)便指出,如果未來 AI 能透過眼球運動軌跡,或人類講話的聲音頻率,來解讀人類的情感,那麼它就能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輕鬆記錄或使用這些訊息。
從自拍就能看出一個人有多外向
另一方面,雖然研究人員在這份研究中指出,現在這套系統還很難成功辨別出「五大人格特質」中的外向性和經驗開放性,但是,他們認為這可能和演算法設定有關,又或許是因為經驗開放性和眼球運動軌跡沒有直接的關聯性。
而在預測外向性,過去曾有另一份研究指出,只要分析一個人的自拍,就能預測這個人的個性有多外向。 |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
總評分: 名聲 + 17
金幣 + 7
查看全部評分
|
要消滅我的人還真不少 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一堆皇帝都不值錢囉!可不可以有更高的頭銜?
多的是把自己管理的版當作是個人專版部落格的版主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叫人死不瞑目
亂刪文、惡意舉報者死全家
臺灣的職棒跟政治一樣,再怎麼爛也都有人會挺下去
社會多是雙面人,表面跟你聊得來,背地裡詆毀你到一個極致
高X裡只有一個不是渾蛋
論壇真是多采多姿時不時就有瘋狗跑出來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