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35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joemcc
皇帝 | 2018-8-12 09:49:45

1-16111Q12H1T2.jpg

赤壁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註釋
  • 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 銷:銷蝕。
  • 將:拿起。
  • 磨洗:磨光洗淨。
  • 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 東風:指火燒赤壁事
  •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
  • 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裏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 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沈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髮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認爲周瑜勝利於僥倖,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慨嘆。有情有致。

鑑賞
詩篇的開頭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事、物的慨嘆。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爲折斷的戰戟沈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裏,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爲不平。沙裏沈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沈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於發現了這一件沈埋江底六百多年,鏽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乾淨出來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爲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後兩句久爲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爲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麼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裏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這對於詩人而言是相當清楚的,因爲杜牧本人有經邦濟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對歷史時事是非常熟悉的。衆所周知,赤壁之戰吳勝曹敗,可此處作者進行了逆向思維大膽地設想,提出了一個與歷史事實相反的假設。假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結果會如何呢?詩人並未直言戰爭的結局。而是說“銅雀春深鎖二喬”,銅雀臺乃曹操驕奢淫樂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這裏的銅雀臺,讓人不禁聯想到曹操風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後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把硝煙瀰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實在令人佩服。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arde42176191 + 18 + 18 感謝解析分享
wuda350 + 10

總評分: 名聲 + 28  金幣 + 1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要消滅我的人還真不少  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一堆皇帝都不值錢囉!可不可以有更高的頭銜?
多的是把自己管理的版當作是個人專版部落格的版主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叫人死不瞑目
亂刪文、惡意舉報者死全家
臺灣的職棒跟政治一樣,再怎麼爛也都有人會挺下去
社會多是雙面人,表面跟你聊得來,背地裡詆毀你到一個極致
高X裡只有一個不是渾蛋
論壇真是多采多姿時不時就有瘋狗跑出來咬人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