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人東遊
朝代:唐代
作者:溫庭筠
原文:
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
譯文
在荒涼的古壘,在落葉的時分;
你懷浩氣東去,離別久居鄉關。
高風正好掛帆,直達古渡漢陽;
待到日出之時,便到了郢門山。
你在漢陽那邊,還有幾個友人?
孤舟漂泊天涯,盼你早日歸還!
不知要到何時,你我才能重見;
還是多飲幾杯,暫慰別離愁顏。
註解
① 荒戍:荒廢的軍隊防地。
② 浩然:豪邁堅定的樣子。
③ 漢陽渡:湖北漢陽。
④ 郢門山:即荊門山。
⑤ 棹:這裏指船。
⑥何當:何時。
⑦樽酒:猶杯灑。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送別詩,所送何人不詳(或爲魚玄機,魚有《送別》相和)。看詩中地名都在今湖北省,可知這是溫庭筠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貶隋縣尉之後、唐懿宗鹹通三年(862年)離江陵東下之前(應爲鹹通二年秋)的作品,很可能作於江陵,詩人時年五十左右。
賞析
詩題爲《送人東遊》,所送何人不詳。看詩中地名都在今湖北省,可知是溫庭筠宣宗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年)貶隋縣尉之後,懿宗鹹通三年(八六二年)離江陵之前的作品,很可能作於江陵,詩人時年五十左右。詩人在秋風中送別友人,倍感淒涼,對友人流露出關切,表現了兩人深厚的友誼。這首詩意境悲涼雄壯,情真意切,質樸動人。
關於本詩的發端,清人沈德潛曰:“起調最高。”(《唐詩別裁》)試想:地點既傍荒涼冷落的古堡,時令又值落葉蕭蕭的寒秋,此時此地送友人遠行,那別緒離愁,將何以堪!然而出人意料,接下去詩思卻陡然一振:“浩然離故關”—友人此行,心浩然有遠志。氣象格調,自是不凡。
頷聯兩句互文,意爲:初日高風漢陽渡,高風初日郢門山。初日,點明送別是在清晨。漢陽渡,長江渡口,在今湖北省武漢市;郢門山,位於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兩地一東一西,相距千里,不會同時出現在視野之內,這裏統指荊山楚水,從而展示遼闊雄奇的境界,並以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颯颯秋風、杲杲旭日,爲友人壯行色。
頸聯仿效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而賦予兩重詩意:詩人一面目送歸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際,一面遙想江東親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歸舟從天際飛來。幾人,猶言誰人。“江上幾人在”,想象歸客將遇見哪些故人,受到怎樣的接待,是對友人此後境遇的關切;詩人早年曾久遊江淮,此處也寄託著對故交的懷念。
尾聯寫當此送行之際,開懷暢飲,設想他日重逢,更見惜別之情。
這首詩逢秋而不悲秋,送別而不傷別。如此離別,在友人,在詩人,都不曾引起更深的愁苦。詩人只在首句稍事點染深秋的蒼涼氣氛,便大筆揮灑,造成一個山高水長、揚帆萬里的遼闊深遠的意境,於依依惜別的深情之中,迴應上文“浩然”,前後緊密配合,情調一致。結尾處又突然閃出日後重逢的遐想。論時間,一筆宕去,遙遙無期;論空間,則一勒而收,從千里之外的“江上”回到眼前,構思佈局的縱擒開合,是很見經營的。 |
評分
-
總評分: 名聲 + 18
金幣 + 18
查看全部評分
|
要消滅我的人還真不少 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一堆皇帝都不值錢囉!可不可以有更高的頭銜?
多的是把自己管理的版當作是個人專版部落格的版主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叫人死不瞑目
亂刪文、惡意舉報者死全家
臺灣的職棒跟政治一樣,再怎麼爛也都有人會挺下去
社會多是雙面人,表面跟你聊得來,背地裡詆毀你到一個極致
高X裡只有一個不是渾蛋
論壇真是多采多姿時不時就有瘋狗跑出來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