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dsj525
王室 | 2018-10-16 13:15:58

【早安健康/鍾佩錦報導】

灰指甲常見的臨床特色有指甲增厚、變形、顏色改變,起初可能只在指甲末端需要修剪的部分,出現黃色、淺咖啡色的色澤,使指甲看起來變得不透明,並且指甲下方漸漸有角質增生、指甲變得鬆鬆的,容易有屑屑。

你進浴室會穿拖鞋嗎?根據台灣皮膚科學會公布的一項最新「灰指甲居家認知大調查」發現,4成民眾會赤腳進入浴室,近7成民眾會和家人共用指甲刀,用後也幾乎沒有消毒,另有半數民眾會和家人共穿室內或室外拖鞋,而這些都是「灰指甲」傳染的原因。

灰指甲小檔案

灰指甲是什麼?

灰指甲是黴菌感染到指甲,導致指甲顏色改變、質地變的粗、厚、鬆鬆的,甚至還會引發不好聞的氣味,灰指甲只是俗稱,正確的英文叫做Onychomycosis,醫學上稱為甲癬。根據指甲被侵犯的位置不同,灰指甲有不同形態。

灰指甲的分類

@遠端側邊指甲下型(Distal lateral subungual onychomycosis)
@白色表淺型(White superficial onychomycosis)
@近端指甲下(Proximal subungual onychomycosis)
@甲板侵入型(Endonyx onychomycosis)
@全指甲失養型(Total dystrophic onychomycosis)

灰指甲病患逾三成是遭家人傳染

國內有170多萬人罹患灰指甲,其中超過3成、約50多萬人是遭家人傳染,灰指甲除了會讓腳指甲顏色、外觀改變,嚴重時可能併發「蜂窩性組織炎」。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居家環境是造成灰指甲傳染的主要地點,但民眾普遍缺乏警覺性。根據統計顯示,我國灰指甲盛行率約8%、共170萬人,當中約33%患者是遭「居家感染」。灰指甲患者容易將黴菌留在指甲刀、拖鞋或浴室地板,尤其浴室環境潮濕,更有利黴菌大量孳生。

糖尿病患罹患灰指甲機率高3倍

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指出,灰指甲的傳染性強,其中有7大族群是灰指甲的高危險群,更要注意容易造成「一人感染,全家中獎」的狀況。

灰指甲7大危險群

1. 糖尿病患者
2. 香港腳患者
3. 高齡長輩
4. 足部有傷口
5. 免疫力差
6. 家中有灰指甲患者
7. 經常赤腳行走於潮濕地面者

曾德朋說明,人在行走過程中,指甲的甲母細胞會將壞掉的指甲向外推,但長者因為較少行動,指甲外推的情形變少,壞掉的指甲只好改為「向上長」,這會使指甲愈來愈厚、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也愈來愈廣。

他也指出,糖尿病患者因末梢血液循環不佳,比一般人感染灰指甲的機率高3倍,但超過7成民眾沒有特別注意家中糖尿病患者的指甲狀況,就容易讓家人暴露於風險中。

灰指甲治療:口服與外用藥膏

灰指甲該如何治療?曾德朋回應,現有口服藥及外用藥膏兩種,但由於口服藥需經肝臟代謝,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因此若症狀輕微,多以外用藥膏優先,但使用前需先「銼甲」,可減少感染指甲面積,又能讓藥物更容易滲透發揮效用,所以一般坊間標榜「免銼甲」者,則多半只是保養液而非藥品。

他也提醒,長輩常無法彎腰自行銼甲,家人幫忙時要注意銼甲留下的屑屑不要直接「吹走或順手拍掉」,而是要用抹布、紙巾擦拭,才能避免黴菌傳染。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lee12319 + 10 感謝大大分享
santy013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4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