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angelsky777
威爾斯親王 | 2018-10-25 22:32:30

本篇最後由 angelsky777 於 2018-10-25 23:15 編輯



策劃天津暴動、一旦計畫失敗就毀屍滅跡…日本人這樣讓溥儀一步步淪為日軍魁儡

澎湃新聞  2018-10-23 15:32
      



以逼走溥儀為目的的兩次「天津暴動」,是日本特務機關長土肥原一手策劃的。(圖/風傳媒合成)

九一八後不久,溥儀在天津港秘密登上一艘日本汽船,悄然潛往東北,由此開始長達十四年的傀儡生涯,遂踏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溥儀是棋局中一顆棋子。日本人圖謀先讓東北獨立,溥儀成為傀儡。進而把東北併入日本版圖,再以東北作為跳板,佔領華北乃至全中國。而以逼走溥儀為目的的兩次「天津暴動」,恰是日本特務機關長土肥原一手策劃的。

日本人已做好準備,陰謀一旦暴露,直接燒死溥儀

1931年11月,溥儀在日本人的所謂「保護」之下,在天津港秘密登上了一艘日本汽船,悄然潛往東北。由此,溥儀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傀儡生涯,遂踏上一條不歸之路。



偽滿洲國時期的溥儀(圖/澎湃新聞提供)

溥儀在偽滿洲國的十四年,即日本侵略者霸佔我國東北領土時期。最終,溥儀的行為使偽滿洲國成為希特勒「軸心國」的一員,支撐了日本侵略者的對外侵略擴張戰爭。

日本當時面臨著兩大問題:

一是在全球範圍內,1929年發生了世界經濟危機。日本是一個彈丸島國,資源極度匱乏,它急欲掠奪中國東北的資源,試圖解救日本的經濟危機。

二是早在甲午戰爭以後,日本就蓄謀把本國的一部分人遷到東北,而且把百萬戶移民東北作為日本的一項絕密國策。打算把一百萬戶日本人、至少五百萬人口移民至中國的東北,以徹底改變東北的民族構成,在更大程度上掠奪東北的資源。

據考證,日本從1937年到1945年戰敗為止,一共向東北移民十萬戶,達三十萬人口。(注:以上統計數字,參見偽滿帝宮年鑒及相關歷史檔案記載。)此時日本還面臨著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那就是日本的在華利益與英、美等國發生了尖銳衝突。他們無一不想掠奪中國資源,所以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

當時的蔣介石政府向聯合國提出了一紙訴狀,狀告日本侵略東北領土。英、美等國家出於應付派出一個所謂「國聯調查團」,日本人則力圖在國聯調查團到達東北之前,建立起一個所謂合法的政權,以逃避其侵略中國的罪責。

在這樣一個世界大背景下,溥儀悄然登上了一艘日本汽船。溥儀哪裡想到,就在離船艙兩三米的地方,暗藏著殺機。日本人蓄謀,一旦中國軍隊發現了日本人的陰謀,就打算燒死溥儀,毀屍滅跡,甚至將整個汽船沈入海底。

20世紀60年代初,溥儀偶然看到五妹夫萬嘉熙從日本雜誌《文藝春秋》上翻譯過來的一篇工藤忠撰寫的文章,披露了這個歷史細節。儘管時過境遷,已過去了三十多年,溥儀仍然不由得嚇出了一身冷汗。

溥儀虛驚一場

忐忑不安的溥儀在貼身侍衛祁繼忠的陪同下走進一艘汽船的船艙,他驚訝地發現,遜清內務府大臣鄭孝胥及其兒子鄭垂正在船上恭候自己。船上還有兩名日本軍官,一個是日本關東軍參謀上角利一,另一個就是前面提到的工藤忠。此時的工藤還叫工藤鐵三郎,此後由於一個偶然緣故,溥儀親自為他改名為工藤忠。這是後話。船艙內還有二十多名全副武裝的日本士兵,表情非常嚴肅地坐在那裡,一聲不吭,場面十分瘮人。汽船剛一離岸,突然聽到一聲槍響。這時,岸上有人大喊了起來:「什麼人?停船!趕快停船!」

這艘汽船根本沒有理睬岸上的喊叫,船上的日本兵還架起了機槍,隨時準備射擊。瞬間,汽船熄滅了所有燈光,不僅沒有停航,反而全速疾駛而去。而後,這艘汽船停泊在大沽口,溥儀一行人又登上了一艘日本商船——「淡路丸」號,向東北營口駛去。

實際上溥儀乘坐的這艘商船隸屬於日本關東軍大連汽船株式會社,它本質上就是一艘執行「特殊任務」的間諜船。恰好,這天船上有一名職員帶著一架照相機。更巧的是,這架照相機裡僅有一張底片,於是留下了這張歷史照片:1931年11月12日下午兩點十分,溥儀端坐在「淡路丸」號上,與日本人以及原內務府大臣鄭孝胥和其子鄭垂一同合影留念。平時,鄭孝胥總是穿著一身中式服裝,而這一天由於風大浪高,他穿上了兒子鄭垂的一件西服。這樣,鄭孝胥身穿西裝留下了與「皇上」在海上航行的絕版照片。

不久,日本船長忽然驚惶而至:

「皇上,大事不好,大事不好了!」

「慌什麼?」溥儀故作鎮定地說。

「我從望遠鏡裡看到,有幾艘艦艇非常可疑,」 日本船長緊張地說,「正在疾速向我們駛來。」

溥儀聽後,嚇得臉色慘白。這時,日本兵重新趴回甲板上,架起了機槍。溥儀隨即吩咐侍衛祁繼忠,馬上將事先備好的幾把手槍分發給眾人,準備與前來的船艦決一死戰。

此前,鄭孝胥與其子鄭垂兩人正站在甲板上聊天,相互吹噓著如何赴東北大展宏圖。一聽說禍事來臨,他們馬上停住了話頭,嚇得臉色蒼白。鄭孝胥猜測說:

「是不是國民黨的軍艦盯上咱們皇上了?」

「根本不是。」溥儀心挺細,拿過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番,他發現船上的旗幟不對,便斷言說:「這可能是張學良的船艦。」

正說話間,不知怎麼回事,這幾艘可疑的船艦忽然掉轉航向離開了。溥儀又虛驚一場。隨後,溥儀乘坐的日本商船在營口附近停泊。但由於海水退潮,一時無法登岸。溥儀一看諸事不利,不禁仰天長歎:「看來此行不順,萬事拉忽不得。」

「拉忽」一詞在滿語當中原意是馬馬虎虎、大大咧咧。此時從溥儀的口中說出,意味著溥儀認為此事疏忽不得,也暴露出他當時非常焦急的心情。

船隻暫時無法靠岸,偏巧又遇到外國稅務官要求上船檢查。日本關東軍參謀上角利一頗有經驗,馬上把溥儀讓進船艙,給他換上預先準備好的全套日本軍服。但這群外國稅務官久久不肯離去,見狀,溥儀吩咐祁繼忠:「趕緊拿出咱們從宮中帶來的那些珍寶給他們,此時性命要緊。」

經過一番周折,直到第二天清晨,溥儀一行才登港上岸。此時已經是1931年11月13日上午9時。

隨後,溥儀一行人乘坐火車,直奔東北。在火車上,溥儀不禁想:這一路顛簸,遇到這麼多風險。假若在天津時按照另外一條路走,是否就沒有這麼多麻煩了?那麼溥儀想到的另外一條路,究竟是什麼呢?

日本人用重金賄賂溥儀身邊的人,把溥儀一步步誘入日本公使館進行洗腦

此時,溥儀想到的是原內務府大臣金梁為他設計的另外一條復辟之路。




原內務府大臣金梁(圖/澎湃新聞提供)

早在遜清時代,內務府大臣金梁便時常進宮與溥儀探討復辟大計,一起商量如何復辟大清王朝。那一時期,金梁成了溥儀極少的幾個知心人之一。

溥儀抵天津寓居張園、靜園之後,金梁也經常過來跟他探討所謂的復辟計畫,其中一個建議,便是溥儀可以赴瀋陽復辟登基。金梁誇口說:

「我在瀋陽是很有根底的。我早已經吩咐人打掃過瀋陽的宮殿,甚至把原來的一些舊陳設全部恢復,連那把『龍椅』都找到了,皇上可以隨時赴瀋陽歸位稱帝。」

金梁哪知溥儀明白狡兔三窟的道理,早已八方聯絡尋找出路。金梁眼見多次獻策得不到溥儀的回復,也不好催促,便派自己的女兒金昆侖來到靜園求見溥儀,帶去了自己的一封親筆信。金梁有所不知,此時溥儀已經與土肥原達成了秘密協定。所以溥儀不想再見金梁的女兒,於是打發皇后婉容敷衍一下金昆侖。

實際上,婉容對所謂的復辟大計根本不感興趣,尤其對溥儀急欲奔赴東北投靠日本人、認賊作父的行為非常反感。自然,她與金昆侖二人的面談難有默契。金昆侖無功而返,金梁心裡猴兒急。金梁的想法是,溥儀一旦在瀋陽稱帝,那自己好歹也能弄個首輔大臣,至少也當個宰相吧。他認為論才幹之高,除自己以外,別無他人。如今一看,希望全盤落空,便急火火直奔靜園而來。

這恰是溥儀逃離天津的前幾天。此時,溥儀已經準備好了行李,不想再見金梁,可礙於情面,應付地接見了他。金梁一見到溥儀十分激動:「皇上,趕緊實現咱們的復辟計畫吧。東北三千萬民眾,人心早已歸順。瀋陽的宮殿給您全部打掃乾淨了,就等著您駕臨登基。」

溥儀心中有數,早已籌畫好近日奔赴東北,於是,裝模作樣地鼓勵了一番金梁:「金梁老臣啊,你忠心可鑒……」

溥儀的這番話,讓金梁涕淚橫流,他並不知道溥儀另有打算。就在二人見面不久,溥儀悄然遁逃。金梁得知消息後,又氣又惱。自己這個復辟道路多安全啊!可溥儀卻不領情。後來,金梁在一本書中追述了他在天津與溥儀共商復辟的前前後後。

可溥儀當時並不知道,自己被土肥原說動去偽滿充當傀儡,正是日本侵華戰略的重要計畫之一。後來當上日本陸軍大臣乃至日本首相的田中義一,曾經在呈送日本天皇的奏摺當中說得明明白白。他是這樣寫的:「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

當然,多數人認為,這個奏摺並非出自田中義一之手,而是另外一個日本陸軍中將——鈴木貞一所寫。事實上,是誰寫的並不重要,但日本企圖吞併中國、霸佔中國領土的野心確是暴露無遺。

而溥儀恰恰是日本這盤棋上一顆非常微妙的棋子。日本人的圖謀很簡單,就是先把東北獨立出來,再讓溥儀成為這個獨立國的傀儡,進而把東北併入日本的版圖。日本人想利用東北作為跳板,逐步佔領華北乃至全中國。

其實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早在張勳復辟之際,就已暴露無遺。鮮為人知的是,日本人為張勳復辟提供了大批資金贊助。溥儀1924年出宮之後,日本人又用重金賄賂溥儀身邊的人,把溥儀一步步誘入日本公使館洗腦。乃至溥儀寓居天津張園、靜園期間,一群日本人始終圍攏在溥儀的身旁。

據統計,從1924年至1931年七年之間,溥儀接見日本高層人士、軍政名流有近千人之多。可以說,溥儀降日的意圖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此時溥儀並不知道,他從天津被逼走,恰是日本特務機關長土肥原一手策劃製造的。




日本特務機關長土肥原(圖/澎湃新聞提供)

日本人兩次策劃天津暴動嚇跑溥儀

天津暴動的詳情並不為外人所知,連有些歷史學家也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殊不知,溥儀當時也被報紙上的種種消息所欺騙。

在《我的前半生》中,溥儀曾記載了這樣一件往事。他回憶說,有一天,父親載灃前來看望,向他稟報說恭親王之孫溥偉到新賓縣去祭祖了。表面上看是祭祖,實際上這是清代帝王登基稱帝之前一項必要的程式。溥儀聽後,大吃一驚。

溥儀更為驚詫的是,1931年11月8日,天津《益世報》刊登了一則消息,即東北成立了一個政權研究會,推舉的會長正是溥偉。在溥儀被慈禧立為同治、光緒之嗣,即被立為宣統皇帝之前,溥偉曾夢想當皇上。這次,兩個人又在「皇位」問題上撞了車。

更要命的是,報紙上登載的消息說,溥偉已經準備好了玉璽和龍袍。同時,溥儀還得到了一個謊信兒——溥偉將於某月某日登基稱帝。溥儀立時緊張焦慮起來。事實上,以上這些報紙上刊登的消息,全都是土肥原一手策劃、精心編造出來的。不僅如此,心思縝密的土肥原還把這些報紙斂在一塊兒,統統交給溥儀的貼身侍衛祁繼忠,再由祁繼忠親手交到溥儀的手上。溥儀看完之後,自然大為動怒。

更卑鄙的是,土肥原為了儘快從天津嚇跑溥儀,策動了兩次「天津暴動」。此前,蔣介石曾派前清遺老高友唐面見溥儀,向他鄭重承諾:恢復宣統帝號,溥儀仍可以重新坐上那把龍椅。甚至可以恢復皇族的優待條件,即所謂的「清室優待條件」。同時,蔣介石還承諾,每月發給溥儀兩萬大洋的生活補貼。對此,溥儀嗤之以鼻:「蔣介石,你早幹嘛去了?」

實際上,溥儀此時早已經跟日本人秘密達成協議。溥儀的內心活動,通過一首詩真實地表達出來。這首詩由元朝的一首舊詩略加改動而成,發表在《北洋畫報》上。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金陵使者渡江來,漠漠風煙一道關。

王氣有時還自息,皇恩何時不昭回。

信知海內皆王土,亦喜江南有俊才。

歸去誠心煩為說,春風先應到江淮。

溥儀借這首詩明確表達:江淮正在鬧災害,你不如省下這筆錢,去江南救災吧。這其實是對蔣介石的一種嘲諷。此外,溥儀還有另一層意思,蔣介石,你甭跟我這兒白費工夫了,純粹是瞎子點燈白費蠟。通過這首詩,溥儀也表達了跟國民黨蔣介石徹底絕交的意思,因為他降日決心已下。

天津暴動是土肥原逼走溥儀的關鍵舉措。1931年11月8日晚,溥儀在靜園整夜聽到的都是斷斷續續的槍聲,嚇壞了。

天津暴動的目的就是要嚇跑溥儀,讓溥儀趕緊到東北去當日本傀儡,然後成立偽滿洲國,為日本侵略東北乃至中國鋪平道路,把侵略東北、佔領東北的領土、掠奪東北的資源合法化。日本人的陰謀溥儀是過了若干年之後才知道的。還有溥儀不知道的是,土肥原所出之策也是其「敗走麥城」後的主意。

原來,日本人最初是打算任命日本官吏去一個個中國城市實施統治。剛開始搞了個試點,即任命日本特務機關長土肥原為瀋陽市長。誰知,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尤其是中國人義憤填膺,不接受日本人的直接統治。迫於壓力,土肥原無奈下臺,換上了漢奸趙欣伯。

土肥原被趕下臺之後,日本人並不甘心,於是便有了一個更大的陰謀,即讓溥儀出山充任偽滿洲國傀儡。為了儘快迫使其赴東北即位,便密謀策動了「天津暴動」。此時,天津市公安局正在清洗隊伍,一些員警被迫下崗。這些員警手下都有一些青洪幫打手和流氓地痞,於是這些人就成了天津暴動的主體。

溥儀沒想到的是,天津暴動的指揮者竟然是自己的老熟人——1924年溥儀被迫出宮之際,領頭逼宮的人物有兩個,一個是鹿鐘麟,再一個便是負責帶隊清點帝宮珍寶的員警總監張璧。這次,張璧居然成了參與天津暴動的指揮者。

在策動天津暴動之前,日本人曾秘密向張璧承諾,天津暴動一旦成功,便讓張璧擔任天津市市長。所以,張璧出面組織了這次以逼迫溥儀出逃天津為目的的天津暴動。時隔多年,溥儀知道了真相後,一聲長歎:「真是冤家路窄啊!」

第一次天津暴動發生在1931年11月8日。當天,在日本裝甲車和大炮的掩護下,兩千多名漢奸便衣向天津市政府和公安局發起進攻。其實,天津市公安局早已經派出內線,去日方暗中臥底,探清了日本策動暴動的底細,對於日本部署的詳情瞭若指掌。所以,日本人發動的進攻一觸即潰,遭到了慘敗。

第二天,日本人不甘心,又發動了第二次進攻。他們連續發射了三十發炮彈,轟擊天津的要害部位。結果又遭到失敗。在此次戰役中,天津市公安局俘獲了參加暴動的便衣一百多人,還當場擊斃了十幾人。隨後對俘虜進行了連夜審訊。結果很清楚,這次暴動就是日本人策劃的,日本人還向參與的每個人發放了四十塊現大洋。而天津暴動的最高指揮官,就是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大將。

當日,時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的張學良通電全國,告知日本人策動天津暴亂的全過程。這一消息為何傳播如此之快?因為時任天津市長的便是張學良的弟弟張學銘。順便提一下,張學銘此後下野,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都居住在北京東四八十條胡同的西口,與筆者同屬一個街道居委會。

實質上,天津暴動是中日正式交戰之前一次幕後的高層次較量,只是當時許多人沒想到。天津第一次暴動失敗後,時隔不久,1931年11月26日晚上,日本人又發動了第二次暴動。這次,日本人下了血本,用艦隊運來了五百多名全副武裝、手持武器的日本士兵,又持續向天津市政府發起進攻。結果再次遭到了失敗。

不久,民國政府正式向日本方面提出照會,嚴重抗議,結果如下:

第一,時任天津市長的張學銘,在其兄張學良授意之下,被迫辭職下野。

第二,天津暴動的首犯張璧,在日本人的庇護之下,悄然逃往東北。

此時,整個天津城亂成了一鍋粥,陷入一片混亂之中。而這正是日本人所期待的局面。

天津暴動之後,中方強烈要求日本交出天津暴動的首犯張璧。卻不料,此人早已在日本人的庇護之下,不見了蹤影。日本人製造兩次天津暴動的真正目的何在?無非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策劃天津暴動、一旦計畫失敗就毀屍滅跡…日本人這樣讓溥儀一步步淪為日軍魁儡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563393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