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最後由 jaredlui 於 2016-8-8 03:52 編輯
公司成為股份有限公司後就看股權
董事會上會有大股東監察經理跟董事長..等等,決定公司的重大決策或人事決定及營運方針
這些分配的就是每股盈餘也就是常聽的EPS
公司賺愈多股份佔有者就賺多,會反應在股票市場
所有有股票的人都是這家公司的老闆,只是通常我們只對管理者稱為老闆
而所謂高階管理者的薪資即板友想討論的老板的薪資
管理者要對大股東董事等等人負責所以國外才會衍生出管理CEO制度
CEO的酬庸可能是股票或是薪資,通常股票有利益綑綁的作用使得代理人CEO有誘因越幫公司賺錢即是越幫自己賺錢
但是因為文化的不同在台灣通常是家族企業
你是否是當權者的小團體?也就是站對邊更重要
站對邊自己人就有位置,有位置有權力高薪厚祿但可能能力不足,可是一切只是因為她是小團體的自己人
因此台灣企業更重視政治文化所以拼命做COST DOWN
國外當然也很努力做COST DOWN但是相對來說為了要創造藍海更重視idea的提出
因此外國的企業是以品牌及創意取勝
台灣是以廉價代工(cost down)服務態度(政治文化)取勝
所以感受到上位者不一定能力強悍有idea但是一定政治正確很有威信(對下面)對上邊就很逢迎(老闆是不會錯的,老闆英明),因此也常被嘲諷台灣企業要的是奴才不是人才
那麼究竟這些沒有idea的高階管理人卻稱它們有管理通才的人才該拿多少呢?
台灣公司另有研擬一套制度,也就是常聽說的科層體制的金字塔模式
也因此常感覺高階管理人搞不清楚狀況出一張嘴卻領高薪還要常常要技術人才講解,因為政治正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台灣做人比做事重要,在國外也是有相同情形,但是國外更鼓勵idea,賈伯斯即是顯例
但是賈伯斯只有一個,高階政治正確做到管理職的人卻有無數,所以出社會後多做多錯少做少做,會討人歡心,會做人才是最重要,技術跟idea留給下面去煩惱吧,想不出來就COST down down down~~~形成肥貓文化,想出來了就是我帶領的團隊成功因為我領導有方,也因為更上層信任你又把你拔高,你又拔高你信任的下屬或親信,形成小團體,所以最重要的是最上層想塑造的公司文化是如何?也會決定下面管理者的管理文化,形成現在台灣的企業文化.短視!壓榨!沒有區別性的獲利能力,成本是最重要的,研發也是往成本考量,如何更便宜?更有效率?更快速?為主要的圭臬,這是經濟學�面的供需原則,也就是說台灣都在把自己的商品做成必需品,外國都在把自己的商品做成奢侈品,這是兩種不同概念,越扯越多就複雜了,何謂必需品與奢侈品就請有興趣者查閱書本了,呵呵。 |